上周,中年级语文组在确定本年段教研方向的基础上,进行了首次课堂教学研讨。朱璇老师和范玉婷老师分别执教了《泉城》一、二课时。两位老师对文本进行了研究,发现文中有大量的好词好句,值得积累。描写泉水的段落各有特色,可以仿写一种。执教下来,发现确有难度。写作意识的培养并不等于立马就能写出来。从理解到实践需要一个积累的过程。其中包括词语的积累、表达技巧的积累等。
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写作意识,教师要引导学生要关注什么?薛辉教研员给予了我们精细的指导。一、立足本学段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要关注文中的句群。总分关系、并列关系、承接关系、转折关系等句群是怎样表达的,这样的表达精妙在哪儿,在课堂上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探讨,在学习研究的过程中顺带积累好词好句。二、学生要有篇的意识。文章是什么结构,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这之间的顺序是怎么安排的。为什么这样选材?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渗透写作构思和方法,让学生对基本的写作技巧逐渐熟练掌握。在明白作者怎样写的基础上,再去仿写、创造写、口头表达,相信孩子们的思路会更清晰、遣词造句会更精炼,相对修改作文、推敲词句也是有帮助的。
当然,也不是每节语文课都这样去教学,如文章有典型的写作技巧,我们必当视为教学重点。加强阅读,学生才能厚积薄发;有教有练,扎实学生的写作技巧。在此,建议老师们多阅读相关书籍,如《管建刚和他的阅读教学革命》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