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晓明名教师工作室第二次活动实录
活动时间:2017年12月6日(周三下午)
活动地点:常州市三井实验小学中央花园校区
出席对象:工作室成员
活动准备:马晓明
活动摄影:郭志芬
新闻报道:朱丽萍
实录整理:李小英
活动要求:每位成员撰写1500字左右的学习心得或案例反思,一周内上传工作室。
具体安排:
活动时间 |
活动内容 |
负责人 |
14:10~14:50 |
课堂研究:录像《三角形内角和》 (四年级) |
马晓明 |
14:50~15:10 |
学习分享:《认识线段》数学实验重构 |
朱丽萍 |
15:20~16:20 |
互动沙龙:实验课教学探讨 |
王圣婷 |
16:20~16:40 |
部署工作计划 |
马晓明 |
2017年12月4日
活动实录:
(一)看录像《三角形内角和》,结合课马晓明学习分享《数学实验的教学策略研究》
我们的实施策略:一、价值定位:认识数学实验的内涵意蕴。
1、如何真正把握数学实验的内涵:俞平《初中数学实验的本质解析》数学实验的要素;这种界定的要义。
二、 行动跟进:聚焦数学实验的基本特征。
数学实验的基本特征:鲜明的教学目标——合理的实验设计——规范的实验操作——数学化的分析。
例如:《三角形的内角和》以3个关键性的问题为引导:“什么是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所有的三角形内角和都是180度吗?”给予孩子们充分地自主探究的空间和时间,让他们自发产生猜想、进行实验、求证结论。实验环节,面对孩子们自主生成的测量计算、撕拼求证、折拼检验等多种实验策略。
数学化分析时陈老师的及时点拨:“由于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的不同,测量时会产生一定的误差哦!”“还有不同方法要分享吗?”等等。
教学基本环节:1、介绍三角板引发猜想。2、第一次实验用三类三角形。3、第二次实验是任意剪的一个三角形。4、用工具小软件验证。5、介绍帕斯卡。
整个教学流程:自主实验——小软件——帕斯卡。
沙龙研讨:“数学实验”与“动手操作”的不同;数学实验课的特征进一步明晰。
三、 反思调控:彰显数学实验的教学原则。
面向全体,完整经历过程——基于儿童,丰富学习方式——融入思维,提升综合素养。
四、 策略提升:架构数学实验的组织方式。
数学实验:观察比较式,探究发现式、实践操作式、规律研究式。
五、 资源建设:拓展数学实验的运作空间。
人力资源:动员师生全员参与;物质资源:充分利用每个空间;时间资源:有机结合课内课外。
(二)学习分享:《认识线段》数学实验重构(朱丽萍)
1、建立线段表征:(1)在正方形、长方形、圆等图形的直观对比中初步感知线段的特点——直直的。(2)观察桌上的毛线,把它拉直,亲身感受线段的直,并给出定义。(3)变换毛线的方向,感悟线段的直。
2、找一找生活中的线段。这个环节可以多找一些学生进行展示交流,规范他的语言,强调从哪到哪。
3、在方格纸上画线段。
4、4个点的处理。
(三)互动沙龙:实验课教学探讨(王圣婷)
各个环节的设计,以及活动要求的问题设计以及表格设计商讨。
(四)部署工作(马晓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