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线段》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经过实际观察和操作,初步认识线段,知道线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线段是有长短的。
2、能根据对线段的初步认识,会自己画线段,会找出生活中的线段,并能从一组图形中辨认出线段,数出简单多边形中线段的条数。
3、联系学生生活的实际,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感受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
教 学 过 程 |
|||
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体验“线段”特征 |
一、曲直对比,引入新课。 出示两组学生活动图,一组跳绳、一组拔河。 这两根绳子有什么不同? 二、动手操作,感知特征 1.体验“线段是直的” (1)出示一根毛线,你会把它变直吗?请你试一试。 你是怎么把它变直的? 两手捏住毛线的两端,用力拉紧,毛线就直了,像这样,把线拉直,这一段我们可以把它看成线段。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线段。(揭题课题) 松开一只手,提问:这还可以看成线段吗?为什么? 现在你脑子里的线段是什么样的? (板书:直的) 2.体验“线段有两个端点” (1)你能把刚刚我们认识的线段画下来吗? 展示学生作业:哪个小朋友画的是你心目中的线段?说说你的想法。 (2)指出线段有两个端点 (板书:两个端点) (3)师示范画线段。 在数学上,线段就可以这样来表示。
小结:你对线段又有了什么新的认识? 辨一辨:哪些是线段? 小结:线段应该是直直的,有两个端点。 找一找:还有哪些物体的边可以看成线段?
3.体验“线段有长有短” (1)我们还可以自己创造线段。我把这张纸折一折,有一条折痕,它可以看成线段吗?你也用折纸的方法创造一条线段吗?拿出长方形纸,试一试。 活动要求: 1、折一折:用折纸的方式创造一条线段 2、指一指:把你创造的线段指给同桌看一看; 3、比一比:观察你和同桌创造的线段,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交流:折痕都是直直的,都可以看成一条线段,而且是有长有短的。 折的线段比我短的和我来比一比。 折的线段比我长的和我来比一比。
你对线段又有什么新的了解? (板书:有长有短) 4、小结 (1)闭上眼睛想一想,你认识的线段是怎样的? (2)那我们是怎样得到线段的这些特征的? |
做一做:把毛线变直。 说一说:怎么把毛线变直的。
学生自己动手画线段
用手势快速判断,并说一说不是线段的理由 请学生上台指一指、说一说
完善自己画的线段,规范线段的表示方法。
仔细观察身边,说一说哪些物体的边可以看成线段。
折长方形纸,体验折痕可以看成线段。
观察比较,发现线段有的长,有的短。
表述:把线段的一端对齐,看另一端,就能清楚地比出长短了。
表述:线段是直直的、有两个端点,而且是有长有短的 回顾学习的方法:画一画、找一找、折一折 |
借助拉直的毛线,让学生初步感知线段的特征:直直的。
寻找学生身边及生活中物体的直边,让学生通过大量的生活素材,进一步清晰地感知线段的基本特征。
|
探究“线段”活动 |
1. 数线段 线段王国的国王请大家去做客,让我们一起去线段王国看一看吧 这些图形为什么它们也在线段王国里? (1)数一数,这些图形各由几条线段围成?先填一填,再和同桌一起交流,你发现了什么。 (2)交流发现:这些图形是几边形,就由几条线段围成。 2.连线段 国王给大家准备了一份礼物,弹药打开宝箱,需要先找到密码的三个数字,他给了一些提示: 在每两点之间画一条线段,分别能画几条?(2个点、3个点、4个点) 你先猜猜看,你觉得密码是多少? 怎么才能知道我们的猜想是不是正确呢?需要通过画一画来验证 出示活动要求: 活动要求: 1、先自己画一画; 2、和同桌交流各画了几条线段; 3、想一想怎样才能不重复、不遗漏地画出所有的线段? 大门的密码终于找到了,它们是1—3—6! |
数每个图形分别由几条线段围成,观察图形的边与围成的线段有什么联系。
连线段,找密码。 明确:连接两点只可以画一条线段。3个点,每两点之间画一条线段,可以画3条线段。4个点,每两点之间画一条线段,可以画6条线段。 感悟:有序思考的重要性。 |
通过探索密码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在连线段的过程中,感知有序思考的重要。
|
总结提升 |
欣赏线段画 让我们一起看看吧!欣赏线段画。
|
欣赏线段图案。 感受创造力的重要。 |
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感受创造带来的数学美。 |
板书设计 |
认识线段
两个端点 有长有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