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求原教师>>教师发展>>联盟成长>>文章内容
马晓明名师工作室第五次活动实录
发布时间: 2018-04-04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王圣婷

马晓明名师工作室第五次活动实录

一、李老师指教实验课《认识图形》,组内所有成员到场学习。

二、李老师介绍本节课设计理念

  1.儿童建立长方形、正方形、角形和风的表象,教村设计的过程是
  (1) 选择积木画图形。例题从玩积木开始,让学生仿照着教科书的图示,每人选择一块只木,摁在纸上,沿着底面的边,面出一个图形,把积木某个面的形状留在纸,把学习兴趣集中到面出的图形上。
    设计这种方式呈现现平面图形有两个好处一是能够得到标准的图形。积木是比较规则的形体,借助积木画出的图形也比较规范。。二操作方健,内含的数学内容丰富。学生只要把积水摁在纸上,沿省底面的边就能画出图形。在画图适动中不仅能产生义通而且初业服受工“面”与“体”的联系与区别。要求儿童用语言表述“形”与“体”的关系和区别,是很难做到的。让他们看看、比比,体会这些联系与区别。
  (2)在积木的其他面上寻找同样的图形。图形的表象是许多同类图形状的概括,需要在丰富性认识基础上形成。学生每人用积木只画出个图形,对图形的感受还不够充分。上面进行的画图形活动是利用了积木的一个面。在长方体积木上还有其他长方形的面。正方体积木上的每一个面都是正方形,三棱柱每个面都是三角形。所以,就能看到许多个形状大小不同的图形。
三、组内成员分享感受:

1、朱老师指出课前准备充分,授课时操作要求明确,教师指导规范,学生展示精彩,总结及时。朱老师提出实验材料可以怎么样调整便于操作?其他老师指出可以订制印章,改进材料等方法。

2、郭老师指出李老师通过4个活动,给学生充分参与的机会,有利于学生对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形象认识,李老师细节处理到位,让学生进一步感知到图形的外部特征。

3、陈老师指出低年级教学中李老师展现的教态和常规值得青年教师学习。

4、王老师请教大家,对于实验课与活动课的区别在于问题引领,让孩子在大问题的带动下自主探究立体图形的面是什么图形,但是大问题该怎么提更有效?对于低年级孩子进行实验课时实验要求和孩子自主探究的需求怎么结合?

5、马校指出大问题引领要注意表达,教师教具摆放要规范,教具准备适当,有利于学生直观体会图形。对比长方形和长方体时,建议问题更简洁明确,让学生自己摸一摸说一说,直观感知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区别。在辨析图形题目时,建议老师改成动态操作,拍手等形式全班参与。老师要学会演,假装质疑,用语气引导提升学生质疑能力和自主动手实验的动力。

实验操作规范,实验反馈要求,通过活动找到平面图形,通过实验充分的直观感知平面图。

四、马校分享实验课的学习心得

读《打开数学实验的知识窗》有感

文章分为3板块,

一、我们的理解与认识

(一)现状:

1、一是数学实验开展不多。

2、是数学实验研究不够。

3、数学实验资源不足。

(二)小学数学实验教学的价值认识

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有利于促进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有利于促进学生发展数学思维

(三)小学数学实验教学的特征

趣味性,直观性,体验性,参与性

二、我们的研究与实践

(一)以三个结合为目标,明确研究方向

1、与转变课堂教学方式相结合

2、与促进学生数学学习相结合

3、与学生数学课程建设相结合

(二)以三个方向为突破,把握研究重点

1、实验室的创建

2、实验内容的梳理

3、实验课例的开发

三、我们的反思与期待

(一)数学实验教室:从组建走向标准

(二)数学实验教学:从边缘走向常态

(三)数学实验研究:从尝试走向深入

(四)数学实验课例:从点状走向系统

马校布置学习任务,建议每位成员认真学习实验课教学知识,撰写学习心得或论文。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新北区三井实验小学   苏ICP备10201501号-3   技术支持:新北区教师发展中心、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学校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三井实验小学   联系电话:0519-85105229   电子邮箱:jsczsjxx@163.com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