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童之歌》教学反思
许珺
《牧童之歌》是一首欢快活泼的新疆民歌,它生动逼真地表现了牧童放牧时的喜悦心情,刻画出天真可爱的人物形象。全曲由四个乐句组成,自然小调式。前两个乐句节奏平稳,和歌词紧密结合,描绘了大自然的景色。第三乐句和第四乐句基本上是一气呵成,特别是第三乐句以连续的 x x x.x| x x x.x节奏和旋律三度模进,行程紧缩型的短句,于前面有着鲜明的对比,生动地描绘出小主人公骑马奔驰的形象。
在导入部分,我做了难点节奏的解决。让学生模仿马蹄声,由简单到难,循序渐进,学生掌握得还是不错的,为后面的歌曲教学做了很好的铺垫。
在歌曲教授过程中,歌曲的第二乐句第一小节,节奏拉宽,“6”到“6”的八度跳进,很多孩子找不到音,我利用手势的引导,并让孩子的声音位置放高,孩子们很快唱准了。在附点节奏的教学中,由于之前做了很好的铺垫,在教唱过程中,孩子们能够自主得唱准唱好。
在歌曲学唱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学生对歌曲欢快活泼这种情绪的表达,没有很好的释放出来,还是显得有些拘谨,我可能还是需要给孩子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孩子更好的能像小牧童一样,在草原上骑马放声歌唱。
在拓展部分,我加入了弹舌和拍手,在单独练习弹舌和拍手的节奏时,学生能自主很好的掌握,但是在加入到歌曲当中之后,有部分孩子还是不能很好的适应,需要我的提示,或者其他会的孩子的带动。在平时的音乐课教学中,我也要多提供一些机会,让孩子参与这种声势训练,对孩子节奏的训练还是有一定帮助的。
每次的教学,一定会存在一些不同的问题,作为一名新教师,我不仅要备教案,更要注意备学生,以学生为主体,教师适当的引导学生,而不是一味地传授知识。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多和老教师学习,多思考,多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