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井实验三井实验小学暑期校本培训序列(五)
三井小学:走向共生——用文化的力量推动学校教研组建设
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是学科的领军人物,是学科建设的骨干力量。为了切实提高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的发展动力和管理能力,8月22日上午,我校邀请新北区教师发展中心薛辉校长来校对这部分中坚力量进行培训。
薛校长强调教研组没落是一个危险的信号,他提出目前教研组建设普遍存在功能欠缺、组长角色尴尬、活动内容空泛、文化缺失等问题,而我校还存在规模大、教师多、管理难度大等现状。薛校长结合教研组状况调研,从教研组的概念与内涵、教研组文化建设的价值与要素以及教研组文化建设的路径与策略进行智慧分享。
首先,薛校长阐述了教研组文化的概念和内涵。教研组是学校重要的教师组织,是教师间实现交流协作、资源共享和智慧碰撞的重要场所,教研组文化凝结在时间之中,并成为可被传承的工作方式、思维方式、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等,是被普遍认同的意识形态。教研组文化建设重在改造和重建教研组成员的日常生存方式和生存状态,是教研组成员共有的行为规范体系、自觉的精神和价值观念体系以及教研组成员的一种生活方式。
其次,薛校长论述了教研组文化建设的价值。他提出要培养名师、大师必须加强教研组建设。教研组应该以加强课程建设、创新教学方式、培育学科特色为目标,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通过开展理论学习、专题研讨、教学反思个别指导等活动,有计划培养青年教师、骨干教师,不断提高本学科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而备课组则应该在教研组的统筹下较好地交流合作、资源共享,优化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益。他还阐述了以下方面内容:教研组建设的三种实践取向——理智取向、实践反思取向和生态取向,教研组生态建设的意义——教师专业发展的取向、学校管理机制的重塑完善和研究共同体建设的组织追求,教研组职能转型——新型教研组在功能、状态以及方式等方面都有了巨大的改变,教研组文化的结构要素——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以及行为文化,教研组的文化转型——价值观念、思维方式、下移中心、制度更新、职能转型以及教研组长的角色转换。
最后,薛校长畅谈教研组文化建设的路径与策略。其一要明确四种定位:发展定位——建立共同发展愿景、建设有“四气”队伍,功能定位——研究、指导、培养、服务以及管理,教研组长的角色定位——团队核心灵魂、学科优秀教师以及专业指导者,组织变革——建立学习实践型共同体,方式转型——成人中成事,成事促成人;其二要实现五大转变:从“备课”到 “备学”——实现文本和学生的有效对话,从评“课”到评 “理”——实现组内成员的理念互通,从 “一课多案”到 “一案多课” ——实现梯队教师的多维重建,从“一本通”到“活动菜单”——实现教研活动的群体日常化,从 “网上论坛”到“教学随笔”——实现教学科研的零存整取;其三,落实三个抓手:任务驱动——干好项目,研究带动——做好课题,团队联动——建好队伍。
薛校长的讲座深入浅出,以诙谐生动的语言发人深思,全体成员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理解了教研组文化的内涵、领会了其价值、学习了文化建设的路径和策略。相信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组长们定能带着新思路结合实际、认真思考、变革管理方式,以共生的姿态引领好教研组的发展,提升学科教师素质,促进学生学力内涵提升,从而有效推动我校发展。
(摄影:赵奕 报道:苏春花 审核:李志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