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博物馆主题课程系列二
遇见考古 遇见传奇
----考古专家进校园
考古是什么?考古有哪些工作?考古过程中有哪些有趣的事情?我想每个人对这份神秘的职业都充满了好奇吧!5月10日,三井小学的学生们与常州博物馆考古部主任进行了一场面对面的对话。
本次讲座由常州博物馆考古部主任彭辉博士主讲,彭博士曾参与金坛土墩墓的发掘。他知识渊博、经验丰富,语言幽默生动。
讲座一开始彭博士就解决我们的疑惑:什么是考古?
1:考古考的就是遗存、遗迹、遗物。
2:遗存是人类活动所遗留下来的物质以及和人类活动有关的自然 界的物质。包括遗迹和遗物两类。
3:遗迹是古代遗留下来的不可移动否则便会改变其原来形态的物质。包括居住址、作坊、墓葬、窖藏等。
4:遗物是古代遗留下来的可以移动并不会在移动中改变其原来形态的物质,生产工具、武器、生活用品和装饰品等。
接着彭博士又给孩子们带来了考古学的简史,原来公元前4世纪的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已经朦胧地懂得收藏古物的价值,甚至在当时东周京都洛阳建起了一个类似今日博物馆的“守藏室”。至公元10世纪的宋代,我国金石学研究颇为发达,有志者开始编纂专注出版。例如:北宋元祐七年吕大临编纂的《考古图》,既绘有器形图,还记录了每器的尺寸、名闻和出土地点。它比起1842年丹麦青年考古学家沃尔索所著的《丹麦早期古物》一书足足早了11个世纪。

最后彭博士用幽默生动的语言深入浅出地为同学们介绍了金坛土墩墓发现和发掘过程,同时通过互动三维模型生动地展示了古墓实景,让同学们身临其境般地体验到了考古过程。讲座的最后,彭博士给孩子们推荐了两本考古的阅读书目《一看就懂的考古学》、《考古好玩》,有兴趣的可以进行阅读哦!
讲座结束后,同学们意犹未尽,争相对彭博士进行提问:考古中文物破损了怎么办?秦兵马俑现在已经不再开采,因为无法进行很好的保护,应该怎样保护文物呢?江南还有什么珍贵的文物?中国考古和外国考古有区别吗?……彭博士亲切地回答了同学们的提问并勉励大家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国家的考古和文物保护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本次活动很好的起到了科普考古知识和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让与会师生了解了真实的考古,体会了考古工作者的艰辛和祖国文物遗产的丰厚。


撰稿:陈英 摄影:周苏明 审核:周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