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促进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9月14日下午,三井实验小学中央花园校区全体语文老师齐聚录播室,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本次活动由胡丹华老师主持,并邀请了教研员薛辉校长莅临指导。
一.求课程之源
课程是学校和学生发展的支撑。学校的质量与水平、个性与特色首先取决于课程的规划与实施。因此,学校一直将课程建设放在顶层设计的最高点,尤其是在当前部编版新教材改革的背景下,如何有效对国家课程进行“二次开发”,创造性地使用国家课程,是三井小学老师们不断研究探索的课题。
一方面,针对编写中的学生手册,薛校提出宝贵的修改意见,从课前预学、课堂共学、课后延学三方面进行探究,从课标中寻找语文素养的关键点,并建议将能力标准和内容标准相勾连,加入文本范例,以此为载体,更好地指导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另一方面,薛校就如何对新教材进行文本解读做了指导。既要了解文本的思想内容、文本结构,也要探究语言特色及其独特的育人价值。无论是听、说、读、写还是情感领悟,一切要以文本内容为依据,当老师们能独立地、深入地解读教材文本,获得深入的阅读体验之后,对课堂的教学设计和对学生的引导,便是水到渠成的了。
二.探课堂之源
云海、温泉、奇松、怪石,“黄山四绝”的美景一下子吸引住了孩子们的目光。这是李雯姝老师正在执教《黄山奇石》,她语言大方、亲和,整堂课注重识字写字的教学,随文而教,抓住文中的词、句进行朗读指导。尤其是在“猴子观海”这一小节的赏析中,用看一看、找一找、读一读、演一演的方式,给学生以方法的指导,使他们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李老师的课例展示,带领学生行走在文字中间,品味着语言之妙,学生既习得了言语智慧,又获得了学习方法,彰显求原课堂之溯源与自能,也促进了教师之间的教学交流和相互学习。
三.议常规之源
课例展示后,老师们聚在一起进行研讨、评课。刘燕娜老师、邢丽莉老师、符丽萍老师对李老师的课堂给予了肯定,大胆实践,注重学法指导,为第二课时学生的自主学习铺垫。同时,也针对课堂内容和朗读训练提出了小小建议,认为可以紧扣黄山奇石的“趣”来展开进行朗读指导,通过图文对照给学生想象说话的机会,这会让课堂内容更丰富。
随后,薛校进行了高位引领,首先肯定了这节课的长处,老师把学生的识、读、写结合得很好,版块清晰,各版块需要达成的目标明确。针对新教材识字量大的难点,薛校创新地提出通过编写小儿歌的形式帮助记忆。“黄山风景真秀丽,怪石有趣又神奇。仙桃飞落石盘上,猴子观海山顶立。仙人指路更有趣,闪闪金鸡天都啼。奇形怪状大巨石,中外闻名无人敌。”朗朗上口的小儿歌给了老师们识字教学的新思路。
同时,薛校认为面对多种教学方式进行选择时,不仅要关注形式,还要关注教学结构和科学性。本文的有些结构可以处理得更灵动,导入时可以基于学生旅游资源,进行交流分享,激发学生兴趣,再跟着课文去旅游。生字教学时,重点的字要具体教,借助图来记忆字形。可以关注字义,归类呈现,也可以关注字源变化,关注生活运用。从音形义方面系统学习,让小组合作识字更有效更具体。
最后,结合学校“为未知而教,为未来而学”的理念,薛校勉励老师们关注学生思维,教育不是把脑袋装满,而是要让学生思维飞跃,习得智慧。
这次教研活动是一次思想的碰撞、理念的交流!校本教研是教师进行业务切磋、相互学习、提升自我的一个有力平台。大家在教研活动中畅所欲言,谈论教学中的种种困惑,探讨教学中的神来之笔。教研已成为了教师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料,让每一次的授课不再是教师一个人的冥思苦想,而是成为了众多教师智慧的结晶。相信在以后的活动中,将会有更多的思维碰撞,激起更多语文教学智慧的火花!
(撰稿、摄影:包增益
审核:胡丹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