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吼不叫,让孩子乖乖合作
“我跟你说过多少次了,做完作业之前不准吃零食!”
“为什么你做什么事情都那么磨叽?”
“你就不能让大人省点儿心吗!”
……
这恐怕是许多家庭中再熟悉不过的场景,是很多家长对孩子经常会说的话。我们总是期待着奇迹,以为当自己怒吼过后,孩子就会乖乖地说一句:“对不起!妈妈!我错了!”“好的,我现在就改哦!妈妈!我真的没注意到时间!”然而,一切都不能如我们所愿。当父母吼叫着表达自己的愤怒时,得到的回应往往不是我们所期待的认错或改正,而是孩子不以为然的反感或变本加厉的反抗。对于每个失控的父母而言,吼叫也许是他们处理家庭矛盾最简单直接的方式。他们想要从混乱和烦躁中逃离,却往往被挫败感所包围,不得不陷得更深。为了让家长能够找到相应的对策,三井实验小学59期《不吼不叫,如何让孩子乖乖合作》“家长大学”系列活动正式拉开了帷幕。
本期邀请了中国家庭教育指导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正面管教认证导师:吴亚芬,来为家长们解答疑问。吴老师在家庭教育方面有着丰富的实操经验,同时,作为两个孩子的妈妈,也更能客观地帮助家长们分析这些实际问题。
在反思中进步
一根火柴不够一毛钱,一栋房子价值数百万。但一根火柴可以烧毁一栋房子。吴老师指出,这一根火柴,就是我们家长无法自我控制的情绪,不经理智判断的决策,顽固不化的个性以及狭隘无情的心胸。这些也正是导致90%家长进行吼叫的内部原因。当我们在一遍一遍重复孩子缺点的时候,孩子在内心深处就会扎根。
家长们认真聆听,不断地反思自己的言行。
今天我们对孩子的模式,也是孩子将来对我们的模式。同样的,我们怎么跟孩子沟通,他在外面就会怎么跟别人沟通。被吼叫的孩子往往会变得冲动、不自律。家长们频频点头,并且记录着。
在情境中体味
为了让家长们能够换位思考,感受孩子们被吼叫后的心理状态,吴老师还邀请了一位家长进行了互动。当听到“大人”没完没了的数落声时,这位家长无奈地低下了头。最后吴老师温柔地询问了这位家长的想法,这位妈妈说:“真的很难过。”台下的家长们也露出来相同的神色。
恶语伤人六月寒。所以不要让我们的想法决定我们的情绪。我们要做自己情绪的支配者。
在温暖中成长
吴老师通过列举身边的各种小例子来告诉我们如何在不吼不叫中控制自己的情绪。当我们想要吼叫的时候第一步需要自我反省:我现在的感受如何;第二步需要平复自己的心态;第三步是需要同理心。给与别人正面的鼓励和尊重,这样对方也会感受到温暖的善意。
爱需要经营和表达。最后在张老师分享的小故事中,我们结束了这次家长大学活动。本期家长大学,家长们带着满满期待而来,怀着满满的“干货”而归,对怎么正确与孩子交流,有了相应的对策。家校合作,不吼不叫,让孩子乖乖合作,我们携手并进,共同成长!
文:殷婷
图:殷婷
审核:张曙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