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高质量陪伴?专家来支招!
——三井实验小学求原家长云大学(二)
当疫情来袭,奔忙的脚步暂时停歇,宅家的日子里天天与“神兽”为伴,时而欢乐融融,时而也会上蹿下跳,“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如何让家长的陪伴少点焦虑无奈,多一点温情欢乐?少一点束手无策,多一点智慧作为?三井实验小学特邀请施英老师来开展讲座。
专业解读:不同阶段不同需求
讲座一开始,施英老师就对所有家长进行提问:你在孩子哪个阶段投入的精力最多?在那个阶段,你的教育重点是什么?你认为哪个阶段最重要?一连三个问题,引发了所有家长的思考。
接下来,施老师对每个阶段进行了深入的讲解:0—1.5岁乳儿期,最需要家长的陪伴,需要他人无条件的关注,如果孩子得到回应就会觉得这个世界是被信任的世界,从而建立安全感。妈妈的态度和教养直接影响到孩子,及时回应,积极的情绪表达,会让孩子感受到妈妈的积极关注。有信任感就会有希望的品质。1.5—3岁婴儿期,是不断去探索这个世界的时期,如果给予积极的鼓励,孩子就会培养起自主意识,如果一味批评,甚至包办代替,孩子就会怀疑自己的行为,从而觉得害羞,有机会去探索,就能学会很多的技能,培养起意志的品质。3—6岁幼儿期,最喜欢游戏,孩子会通过模仿生活中的真实情境学到社会技能,如果不被鼓励,会觉得积极主动参与活动是错事,产生内疚感。让孩子在主动的探索中有一种成就感,让孩子有充足的玩游戏时间,孩子玩游戏,把学习的内容渗透到游戏过程中,在这个过程中体会创造力,培养目标品质。6—12岁儿童期,主要的任务就是学习,在这个阶段需要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习惯、认真倾听的习惯、专注的习惯、探索的习惯.....在勤奋感中形成能力品质。
专家支招:智慧作为助力成长
施英老师不仅有专业的知识,而且非常善于讲故事,把心理学、教育学的很多原理融在深入浅出的讲述中,让家长们受益匪浅。
什么叫延迟满足?施老师用一个小女孩的故事让家长明白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如何占据主动,不让孩子有自己说了算的感觉。孩子发脾气怎么办?施老师告诉大家可以用冷处理的方式来帮助孩子学会控制情绪。“停课不停学”怎么制定时间计划表?施老师告诉家长怎么有商有量地契合孩子的能力来制定计划,并有效达成。疫情是最好的生活教育素材,如何把握?施老师用钟南山的成长故事来告诉家长,怎么讲好伟人故事,如何帮孩子确立信息,树立目标。
智慧陪伴:最好的我成就最好的你
小学阶段需要怎样的陪伴?施老师在最后给出了六点建议: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父母相亲相爱;以身作则的榜样作用,注意每一个言行;激发孩子学习的动力,让孩子有追求有梦想;使其感受学习的快乐,只要孩子学习,就要让他觉得快乐;和善并且坚定地去督促,今天的事情必须今天做完;时刻关注,逐渐放手,学习自主去面对自己的责任。
陪伴,
是一种爱,
是一门艺术,
更是一种智慧,
需要全情投入,需要有节有度,
耐心陪伴,是对孩子最好的呵护;
智慧陪伴,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
家人围坐、灯火可亲,那是一束光,照亮了曾经被疫情笼罩的灰暗时刻;也会照亮孩子今后成长的每一刻。
陪伴的时光,每一天都很耀眼。
撰稿:潘文静
照片:各班班主任
审核:王宣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