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有个视频红遍网络,受叙利亚战事影响,萨瓦尔一家住所附近经常遭炸弹空袭,为了避免给孩子留下心理阴影,父亲用善意的谎言告诉三岁的女儿炸弹是烟花和玩具枪,并约定每次落下炸弹时就一起玩放声大笑的游戏。这个视频被称为现实版的《美丽人生》,就像电影中一样,为了不让孩子的童心蒙尘,父亲用游戏慰藉孩子的心灵。游戏,对孩子的心灵有多大的作用?今天我和大家分享一本关于游戏的书,它名字叫《游戏力》,它向我们介绍了游戏和孩子之间的关系,并且教大家如何通过游戏和孩子沟通,建立起亲子之间的亲密联结,从而激发孩子天性中的合作与勇气,这本书被喻为亲子沟通的“双向翻译机”。这本书有14个章节,大部分是作者劳伦斯.·科恩博士在工作、生活中遇到的案例。通过这几十个案例,作者专业的分析了家庭教育中遇到的各种常见问题,及如何通过游戏与孩子沟通,建立亲子联结。在这本书中几乎没有出现专业名词,大家可以轻松的阅读。由于作者本人也是一位父亲,所以在书中对父母没有批评,只有体贴和建设性意见。那么《游戏力》主要的内容有哪些呢,今天我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来了解:一、游戏力在生活中的作用。二、游戏力在生活中的运用。三、成为会玩的父母。
一、游戏力在生活中的作用
(一)游戏在孩子生活中的意义
作者指出游戏是孩子的语言、天职甚至是生命的本质。
1、游戏是孩子探索世界的途径。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玩中学,学中玩。他们在游戏中了解身边的世界的规则。
2、游戏是孩子学习人际交往的过程。他们在游戏中建立合作、学会亲密关系也学着处理矛盾和争吵。
3、游戏是治愈孩子心理创伤的灵药。有些时候,我们发现孩子会变得无理取闹,或者从学校回来变得不开心,这是为什么呢?其实原因很简单,他们遇到了不顺心的事情,也许是老师的批评,也许是孩子之间的嘲笑,也许是两个好朋友之间的矛盾。这些事情在大人看来微不足道,可是对孩子来说,那就是一种情感的创伤。怎样从这些情感创伤中走出来呢?也非常简单,痛痛快快地玩一次游戏。
(二)什么是游戏力
游戏力是以父母与孩子一起游戏的方式,或者是更感性的方式来进行互动,它可以在做家务、运动、做功课、看电视,以及建立规则当中进行。
我想通过两个场景来说明一下:场景A:小明的爸爸带着小明到游乐场玩,小明和小朋友们一起玩蹦蹦床。场景B:小明的爸爸和小明在篮球场一起打篮球。在这两个场景中,大家觉得哪一个活动里有游戏力呢?场景B里含有游戏力,因为场景A里,小明的爸爸并没有参与到游戏中,而场景B中,小明的爸爸与小明一起参与了活动。也就是说,游戏力是父母与孩子之间通过游戏来进行的互动,它是可以随时随地发生的。
(三) 游戏力在生活中的作用
游戏力最大的作用,就是父母和孩子建立起联结。那么什么是联结呢?这是一种互相信任互相依附的关系,这里需要提到一个理论依附理论。孩子不断的需要关爱与照顾,就像一个水杯需要不断的蓄水,蓄完水之后孩子就可以出发探险了,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在路上孩子会慢慢的将水消耗完,这些人需要大人帮他们去蓄满,这样他们才能够再次继续前进。水杯除了自身会慢慢的消耗之外,对孩子打骂严加处罚或者不予理睬,会使他们的杯子空得更快,没有及时去水,杯子中没水了,孩子就会缺乏安全感,陷入孤独与外界断开连接杯子破裂的孩子早已习惯,杯子里空空如也,所以他们看上去也是一脸冷漠和空虚,他们心不在焉或者变得非常的忧郁,也可能充满恶意。作者在书中提到了不少游戏让大人和孩子建立起联结。
二、游戏力在生活中的运用
(一)让孩子的游戏充满笑声。
1、放下自己的尊严。如果大家注意观察,会发现孩子们大多数都喜欢那些夸张的、显得愚蠢的样子,因为,对孩子来说,在很多时候,他们会觉得自己有些笨,所以他们希望看到愚蠢的是别人,而不是他们自己。为了能和孩子们玩到一起,做为大人的我们,需要摆脱在工作时的一本正经的样子,假装傻瓜,或者让自己看起来很蠢的样子,这样才能更好地吸引孩子的眼球,更容易地接近孩子,让孩子发出开怀的笑声。
2、帮助孩子释放情绪。在生活中,孩子们会遇到一些挫折,让他们产生了一些恐惧、紧张和窘迫的情绪,这时候,我们假装是那个害怕人,或者用滑稽的方式善意的模仿孩子,都会引起孩子发出笑声,使他们的情绪得以释放,但需要我们注意的是不要恶意的模仿,否则会变成嘲笑,伤害别人。
(二)让孩子学会自我控制
这里,我要特别说的是“打闹游戏”,书中说:人类的孩子之所以摔跤和打闹,有时是为考验自己的体能,有时纯粹是为了寻开心,有时却是为了更好地控制自己的好斗行为。简单的说,那就是和孩子一起玩打闹游戏。在这里,我们所说的打闹游戏与孩子的打架、攻击行为是有所区别的,打闹游戏是经过设计的,并且需要有大人进行专门指导,以达到使孩子的恐惧、犹豫、冲动、愤怒等情绪得到释放的目的。为了保证打闹游戏达到预期的效果,我们需要制定相关的规则。1、保证安全,确保联结。2、根据孩子的需要,提供适当的难度。3、仔细观察,当发现有人受伤或不愉快时,立即停止。4、一般情况下,让孩子赢得游戏。5、不可以强制呵痒。对孩子进行呵痒,带有一定的强制性,让孩子感到无力控制局面。6、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别和孩子较真。
(三)让女孩男孩获得平等的机会
大家有没有发现,玩打闹游戏的孩子大多数是男孩子,而女孩们多数玩的过家家之类的游戏,原来在我们的社会中,长久以来存在着女孩和男孩不同的教育理论,他们希望男孩们自信、有能力、有担当,而对女孩,则希望美丽、温柔、善解人意,针对这样的观念科恩博士在《游戏力》这本书建议,我们的游戏应该做到:
1、让女孩更勇敢,让男孩更温暖。也就是说在游戏过程,作为大人的我们,对于女孩我们可以鼓励她们去积极冒险,大声说话,加强体能,坚持己见,让她们更自信更勇敢;对男孩子我们则尽可能的与他们发生身体上接触和情感上的联结,教他们学会感受和表达。
2、男孩女孩一起游戏。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让男孩和女孩一起玩,这种混合性别的游戏,可以让孩子们开始认识性别,同时学习如何更有创意。
三、成为会玩的父母
(一)加入孩子的游戏
1、如何与孩子一起游戏:
(1)大人必须俯下身子,坐在地板上和孩子真玩起来。
(2)大人在心态上要迎合孩子,他们想玩什么就玩什么。
(3)加入一些以前我们压根就不认可的游戏。
(二)找到孩子的频道
1、关注孩子的需求。也就是无论在生活还是游戏中,通过孩子的言行了解他们是需要我们帮助他们解决问题,还是太饿太累了?
2、找准孩子言行的“翻译机”。比如说孩子回到家说“这个作业真是蠢透了”。我们可以翻译为“我觉得很糟糕,因为我还不会做加法作业,你可以帮我吗。”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明智的回答“我很愿意帮助你”。
3、父亲是不可或缺的角色。长期以来,母亲作为家庭养育的首要角色,而父亲在传统意义上,被训练成了男人,而不是父亲,他们常常在养育孩子上会感有心而无力。但是父亲在教育孩子时,往往不会把重心放在细枝末节上,而是给孩子一定范围内的自由成长,让孩子的意志品质以及面对困难的能力得到锻炼。
(三)成为会玩的父母
1、坚持联结。有人说,孩子的内心世界就像一个藏满秘密的盒子。那么作为父母我们怎样才能进入孩子的内心呢?找到孩子最喜欢,也是最容易接受的的游戏方式。
2、为自己充电。我们要给孩子的“杯子”蓄满水, 但当父母也疲惫的时候,怎么办呢?(1)当我们被无聊、失败、厌烦、愤怒、焦虑、疲惫等,这些情绪支配时,我们需要找个倾听者,坐下来聊聊天,分享彼此的感受,释放情绪。(2)与其他父母相互帮助,相互学习,找到正确教育孩子的指南针和方向标。(3)和孩子成为最佳的游戏伙伴。孩子主动来找父母游戏,是因为他们想与父母建立亲密的关系,当父母放下压力、放下“坏”情绪,一起游戏,尤其是当孩子在怀里咯咯咯笑时,你会发现自己所有的情绪也得到了释放。
为人父母,要与孩子共同成长。这种成长,不仅在于学习育儿的知识,还在于,用我们的心去感悟,体验生命的乐趣与活力。把这种感悟运用到游戏力,孩子天生喜欢游戏,我们可以通过游戏力与孩子建立亲密联结,共同探索突破自己的局限,充分展现生命的活力,全身心融入世界,敢于承担合理的风险,让孩子拥有一个无比有趣美好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