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儿童青少年的智力发展,伴随着整个学习阶段。不少家长对孩子的学习高度关注,但不大了解智力与分数的区别,认为分数高就是智力好,抓分数就是启迪智力。殊不知没有抓住学习的核心问题,会使孩子的学习陷入被动。所以,今天我来给大家推荐一本书——《做个懂家教的好家长》,让我们一起来探秘智力和学习的联系,争当孩子的智力启迪者。
一、 这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这本书是《中国教育报》首席家庭教育专家赵石屏教授潜心家庭教育三十多年的研究心得,上千家庭教育咨询案例的经验积累,所编撰的既适合家长也适合家庭教育培训指导的家庭教育通识读本。
本书包含三个部分的内容:一,家长的教育之识。这一部分主要讨论家长应该具备哪些正确的家庭教育的观念,帮助孩子健康顺利地成长。二,家长的教育过失。这一部分论述了家长经常犯的一些错误,提醒家长注意。三,家长的教育能力。这部分论述了家长在家庭教育过程中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为家长提供了方法论。
今天,我主要跟大家来分享本书的第三章“启迪孩子智力之光”。
二、了解孩子的智力
什么是智力?您的孩子目前的智力发展处于何种水平?智力有哪些特点?如何评价孩子的智力呢?相信很多家长和我一样会有很多的疑问。
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智力的基本构成。人的智力包含很复杂的要素,也分为几大类,而与读书学习直接相关的智力就是基本智力,也就是相对集中于认知领域的智力要素,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语言能力、数的能力、空间能力、记忆能力和操作能力。
我们以数的能力为例,数的能力是用计算的“正确度”和“速度”两个方面来评价的,如果仅仅正确而速度很慢,或仅仅算得快而算得不正确,都不是数学能力强。比如,我们小学阶段的三分钟口算测试就是对数学能力的一种检测,所以速度要素包括在智力构成里面。
我们再来了解一下语言能力。语言能力是智力的一个组成部分,听、说、读、写是语言能力最基本的四个方面,这里重点强调一下阅读能力。
快速阅读能力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掌握信息的能力,在学习各个环节都体现其优势,因为快速阅读就是快速理解书面语言提供的信息,尤其在考试有限定的时间里,快速的优势更为突出。
如何形成快速阅读能力呢?
首先,阅读要达到一定的量才能形成基本的阅读能力。现行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提出了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是不少于300万字,这300万字就是基本阅读量,是阅读能力的基本训练。其中,我们中年段的要求是每年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那这40万字相当于多少本书呢?相当于我们小学六年的语文课本,也就是平均每个月读一本,当然这是最低要求。相关研究提出,“胜任中学学习的最低阅读水平”大概是每分钟300-400字,如果低于这个水平,则学习很困难;如果能达到每分钟600字以上,则能基本胜任;少数孩子可以达到每分钟千字的优等速度。
其次,要纠正孩子“默朗读”的习惯。默读是快速阅读的形式,但能默读不等于快速。有的孩子虽然不出声地读,但仍然像朗诵一样在心里进行,所以叫“默朗读”。这种阅读速度与朗读速度一样慢,比默读速度慢2-4倍,如不纠正,则无法快速阅读。所以,小学阶段要注意纠正孩子慢慢地“数米而炊”的阅读习惯。
再次,要挑选孩子比较熟悉的、有兴趣的文字材料,才能有效果。时间方面,训练不一定抽整块时间进行,比如报纸上几百字一段的情节惊险的、有趣的报道,让孩子用最快的速度看完,然后说出内容梗概,前后也只五六分钟时间,训练效果却很好。
三、 考试分数与智力
刚才我们提到,数学能力、语文能力等基本的智力要素是可以通过一定的训练提高并可通过特定的评价方式进行检测的。那么分数越高是否就表示孩子的智力水平越高呢?
首先,分数与智力水平不是一回事,因为分数只是反映智力水平的一部分。尤其是在小学阶段,依靠机械记忆和一般的理解力就可以得到高分数。但是,孩子的思维能力、空间能力、操作能力、快速阅读能力发展如何,分数还反映不出来,如果家长眼里只有分数,忽视这些学习的本质能力的发展,孩子走不了多远就会学习困难,甚至一落千丈。
其次,分数与学习能力也不是一回事。分数高也不等于学习能力强。为什么呢?因为学习能力没有发展起来,学习成绩到一定时候,就如一股没有源头的水,随时都有干涸的风险。因此,这里提醒家长一个道理:知识的掌握比较快,而能力形成则慢得多,考试分数一般只反映孩子掌握知识如何,不一定反映孩子学习能力如何,在小学阶段尤其如此。
最后,我们来了解一下智力障碍。智力障碍一般指的是由于大脑受到器质性损害或发育不完全造成的智力活动障碍,因而做类似结论一定要非常慎重,这一类孩子应该接受特殊教育的诊断和训练。现在,有少数家长由于见孩子学习不好,又确实不大了解怎么去判断智力如何,就可能轻率地给孩子的智力水平下结论,觉得孩子不如班里其他孩子学习好,就下结论说“智力有问题”“智力低下”,这是断然要不得的。例如,某市研究人员到学校测试鉴定弱智儿童,以便组织特殊教育,而家长和学校推选出的人选一般要被否定掉80%,也就是说,被家长和学校认为是弱智的孩子,80%左右是正常智力的孩子,只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了学习困难。
四、 学习困难的原因
学习困难是由哪些原因造成的呢?概括起来说有几类原因:身体因素、习惯、智力特点、自控力、外在因素等。
1.身体因素方面主要包括:
(1)睡眠不足、营养不足;
(2)视觉加工不足、听力障碍等。
2.智力活动因素方面主要包括:
(1)知觉细化不足,即对知觉对象的差异分辨不足,比如把12看成21。
(2)听、说、读、写的基本训练不够,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
(3)知觉记忆不稳固,就是记不住看到的、听到的或其他知觉到的对象。比如,黑板上写的是5+6,孩子抄成了8+6。对视觉短时记忆的训练可以通过有声地读出来帮助巩固知觉记忆。
3.学习习惯方面:
(1)条理性差,动作不利索;
(2)检查习惯差;
(3)没有及时纠错的习惯;
4.情绪、专注力方面,主要指孩子内心紧张、担心害怕、任务意识、缺乏耐心等。
此外,学习内容超负荷,如上很多的校外辅导班;环境干扰,如不能给孩子提供一个独立、安静的学习环境;孩子精神压力过重,对什么都无所谓等,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到孩子的学习。
以上是我读这本书的一点收获,我只是知识的搬运工,相信大家在实践中肯定会有更多的真知灼见。最后,我想说智慧的家教就是做孩子人生的引路人、夜行的点灯人、同行的合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