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求原教师>>教师发展>>联盟成长>>文章内容
张婧:《知缘由、晓策略、共成长》
读《孩子分心这样教》有感
发布时间: 2020-03-19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吴海燕

        面对自己孩子,家长们平时或多或少有所困惑:我家的孩子有分心现象吗?属于注意障碍吗?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作为父母面对这一状况又能做些什么呢?怎样做才能最终提高他的学习成绩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孩子分心这样教》这本书,从书中获得启发。

一、本书主要内容

这本书是国内第一套针对孩子分心现象、学习动机不强、成绩提升困难等多种问题的综合解决方案。它呈现分心孩子的内心世界,让我们更懂孩子,并知道该如何帮助他们。其实,不只是专注力,不只是学习成绩,它为我们打开的是一扇孩子的未来之门。

二、本书作者简介

芮彩琴,常州妇幼保健院儿童心理保健科医师,国家心理督导师,二级心理咨询师,亚州心理协会签约心理咨询师,妇联、关工委特邀公益讲座讲师,从医20年,专注于儿童注意力提升及有效学习的研究,是三位一体学习法的创始人。

林琳,儿童心理治疗师,从事儿童行为问题及专注力干预工作,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儿童行为问题及专注力训练进行研究和干预。

三、本书主要章节

这本书一共有11个章节,分别是《分心是成绩最大的杀手》、《测查孩子的专注状况》、《分心是哪些原因造成的》、《综合解决方案》、《创设良好的环境氛围》、《优化家庭教育管理模式》、《用科学的方法塑造行为》、《在游戏中培养专注力》、《把成绩提上去》、《寻求社会支持》、《结语:给家长的几个忠告》,每个章节都有具体案例呈现,清晰可知。

四、家长们最关注的话题

(一)如何测查孩子的专注力状况?

以下列举分心孩子的种种典型行为表现,家长可以观察对照一下,您家孩子有类似之处吗?

1.活动过量

这类孩子,往往有过人的精力,难以坐得住,即便是让他们老实地坐在椅子上一小会儿,都难以办到。他们会抖腿,弹手指,或不停地跺脚,突然站起来来回走动,或者喋喋不休地说个不停。更有甚者,一刻都不能停下来,必须让自己的身体处于“永恒的运动之中”,不管当时的场合是否合适。

2.注意力时间短

一般来说,儿童专注时间在10~12岁是25分钟,12岁以上可达至30分钟以上。分心的孩子专注时间短于上述范围,很难维持注意力去从事某一活动,每节课听5~10分钟就坚持不下去的。他们做事有始无终,不能完成成人分配的任务。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注意维持时间可能较长。

3.注意力强度弱

正常情况下,人们只应对与当前活动有关联的刺激做出反应,并且有足够的强度。对其他刺激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至多只有一个模糊的印象。分心的孩子则不然。他们不能专注于应该专注的事物与活动,至少是强度不够。比如有的孩子上课时,只要听到教室内有一点响动,他的眼睛就会立即循声而去,窗户外面有人走过,他也马上转头张望。

4.频繁地、不自觉地走神

分心的孩子容易被很小的声响刺激而走神,忘事或经常丢东西,做事想一出是一出,常常难以完成作业。有些儿童因为晚上无法停止大脑运转而失眠;对于没有兴趣的事就更容易失去注意力而不能完成任务。

5.注意涣散或集中困难

这种孩子看起来安静而严肃,但总是给人一种神游的感觉似乎灵魂不在体内。他们不是注意力不集中,而是把注意力同时放在了很多事物上,包括不该注意到的东西:比如铅笔的沙沙声,空调的嗡嗡声,钟表的滴答声。他们总是四处张望教室或工作场所,对周围的事物比对自己更为关注。

6.不能延迟自己的反应

这些孩子在活动中总是不由自主地分心,关注到其他无关紧要的事,或者不知道自己正在干什么。

7.缺乏正确的时空概念

分心的孩子没有一个很好的内在生物钟来组织时间和空间的关系。比如教室里的那只挂钟,在分心的孩子的心里世界里,这个挂钟完全没有任何意义。在他们的世界里,只有两种时间,那就是现在和非现在。

8.行为准则对他们不起作用

在分心的孩子的世界里,最高准则是什么最有趣,而不是什么最好。奖励措施似乎在分心的孩子身上一点也不起作用。

9.自制力弱,不能控制自己的言行

分心的孩子无法对自己的行为进行控制,容易受到外界刺激和自己情绪的影响。他们总是别人话还没说完,就抢着回答。他们行为鲁莽不考虑后果,凭一时冲动,把原本良好的愿望变成不好的结果。

如果你家孩子与以上描述中的某种或某几种行为表现很相像,同时在学习成绩以及品行上也存在问题,那就得考虑孩子在注意力方面是否有欠缺了。

(二)分心是哪些因素造成的?

1.     遗传因素

遗传因子在注意障碍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直系亲属中如有早期患注意障碍的话,他们的孩子患有此症的概率将大为增加。

2.     环境因素

包括出生前的环境、生活环境、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这里主要强调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

在家里,儿童的自我控制行为主要从与双亲的交往中模仿习得。父母自身的行为问题或习惯不良,儿童缺乏适当的关心、爱护和适宜的教育,情感的需求得不到满足、亲子关系紧张,也是分心的诱发因素。

在学校,学习负担过重,学习习惯不良,心理压力过大,学习内容过于简单或过于复杂,老师处理儿童学业及行为问题时方式不当,都会导致分心现象的发生。

3.     疾病因素

比如:体液酸碱平衡失调、血氨水平较高、神经系统成熟延迟、大脑功能失调及精神发育迟滞都有影响。

4.     营养因素

人每天必须摄入食物,不同的食物元素对人的生理乃至心理有着不同的影响。

5.     电子产品

人类已进入互联网时代。各类电子产品蜂拥而至,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英国心理学家近十年收集的数据表明:3岁以前无论看何种内容的电视都会对孩子日后的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以上例举了导致分心现象的种种原因,家长应该仔细分析、认真研究,必要时寻求外部帮助,探明并确认造成孩子分心的原因有哪些,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三)如何协助孩子提高成绩?

在这本书中,针对孩子分心芮老师提供了许多综合解决方案,目前,我们的孩子还在校学习,面对孩子的分心导致学习成绩不良,家长们最关心的问题应该是如何采用适当的方法,帮助他们提高成绩。

由家长来提升孩子的学习成绩,不是把家里变成课堂,让你把课堂上的内容再来一遍。家长要做的事应为老师没法做的事,是学校教学的补充而不是替代。在家庭中的学习指导应是个性化的、针对性强的,就是为你的孩子量身定制的。本书中也提了几条建议。

1.     找出孩子的规律性错误

我们可以找来孩子的一张试卷,你会发现完全不会做的题目并不是很多。扣分主要是扣在做错的题目上。由此我们可以坚定一个信念,“纠错”是迅速提升孩子成绩最快捷的路径。每门课至少找来10张以上的试卷(越多越好),首先将其错题拍照,做成文档。对试卷中的错题进行归类,你会发现孩子所犯的错误既具有重复性,又具有规律性。重复性是指同样的错误犯过多次;规律性是指所犯的错误可分为不同类别,如概念不清、程序出错、粗心大意,等等。

如果把采用题海战术,让孩子狂做题看做是“地毯式轰炸”,找出孩子重复性、规律性错误并予以纠正就是“精确打击”,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2.  十步解题法

例如:展示一道题目
(1)认清类别——该题属于哪一类问题的题目?
(2)揣摩出题者的意图——老师想考我们什么?
(3)所给予的条件有哪些——细数并列出所给条件。

(4)所要求实现的目标是什么——把目标明确化。
(5)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哪些知识——列出所需知识,并问自己是否具备这些知识,还是在哪些地方不清楚,没掌握。

(6)解决这一问题的步骤是什么一一先做什么,后做什么?细化出每一个步骤。
(7)进行实际解题操作——学生做题。
(8)我做对了吗——自我判断对错,并写出理由与原因。
(9)如果做错了——请分析错在哪里,错的原因是什么,是否我经常犯此类错误。
(10)如果做对了——请列举与之相类似的题目有哪些,并编写一道相似的目。总结从本题的解答中得到了哪些规律性的东西。

以这样的方式来做题目,不真正理解行吗?当然不行!

3.     把知识网络化

教科书的编排特点是将某门学科的知识分解为章、节,甚至一个个知识点。学生应当将各种新旧知识联系起来,构成网络。这样可以在更广阔的背景下理解知识点;可以更清晰地分辨某知识点与相关知识的异同;特别有益于记忆学习材料;在解决问题时会更有创意、更有灵感。

其实,子女教育是否成功,能否实现自己的期望,与各种主客观条件有关,与教育方式、方法及技巧有关,更与家长自己的心态有关。我们还要关注别把分心的孩子看得一无是处,别让孩子进入病人角色,别让孩子丧失自信,抓住注意力发展的关键期进行及时调整!

祝愿每个孩子都能成长为最好的自己!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新北区三井实验小学   苏ICP备10201501号-3   技术支持:新北区教师发展中心、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学校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三井实验小学   联系电话:0519-85105229   电子邮箱:jsczsjxx@163.com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