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交流在云端 数学魔术共分享
——记新北区李志军名教师成长营第三次研修活动
(校数学魔术工作室第五次活动)
草长莺飞的三月,万物复苏,桃红柳绿,生机盎然。新北区李志军名教师成长营的所有成员们学习在线,研讨在线,共享共长。3月20日下午,全体营员一起在线上研究和学习小学数学魔术课堂的道与法。大家学习魔术表演和原理,观摩名师的魔术课堂,感悟数学与魔术的理趣与情趣,为进一步提升自身的研修能力积攒力量。
丰富多彩的研修活动,吸引每一位老师深度卷入,大家聚焦“数学与魔术”课程的开发与实践,互动交流,共同成长。
一、观摩录像教学,汲取智慧教学的养分
在成长营导师李志军老师的精心安排下,成员们在线上观看了台湾台南市盐水小学何凤珠老师执教的一节《探秘3形4色》。视频中,何老师的魔术课神奇又有魅力,她亲切又有启发性的语言、流畅的教学设计、合理的教学结构、适当的拓展延伸,让大家叹为观止。每一位孩子都有很大的收获。同学们在何老师的引导下对数学魔术充满了探究兴趣,孩子们不仅学会了表演魔术,还懂得了魔术背后的原理,并且能举一反三。课堂上,我们可以听见孩子们拔节生长的声音。(3、4、5、6)
二、点评“三形四色”,分享听课学习的心得
精彩的课堂分享,引发听课老师们深入思考。王红菊和孙红婷两位老师作为代表在线上分享了听课感受和心得。王老师一边细说课堂中精彩的设计和细节,一边谈自己的收获和体验,她认为老师在课堂上适当引用生活中的常识,有效帮助孩子们理解较复杂的知识点;老师善于把生活语言转化成学生能懂的数学语言,不断丰富和增长学生的知识体系,让听课的孩子能有时间和空间表达感受、提出疑惑,在师生互动交流中不知不觉完成学习。孙老师对这节课有很深的印象和体会,因为她不仅亲临现场听过,而且自己还回来执教过移植课。她觉得无论是学具的制作,还是课堂上的有向引导都要有启发性,让学生在一次次活动中动脑动手,最终吸收和掌握重难点。孙老师感受到,教师在课堂中设计核心问题很重要,老师面对孩子可能出现的状况要能及时有效地回应,不留痕迹地引导支持孩子们去发现、理解、建构。(7、8、9)
三、赏析魔术表演,探究魔术背后的原理
来自台湾的数学魔术教学大师吴如皓是一位资深的数学老师,他将数学教学和魔术表演完美结合。我们在线观看了吴老师表演的“听牌术”,从略有滑稽色彩的“全是梅花6”,到寓意丰富的“随机梅花8”,我们解读到魔术表演的背后是同学们学习的周期问题、因数和倍数知识等!数学是丰富的,由数学支撑的数学魔术更具有迷人的魅力!(10、11)
四、导师专业引领,明确未来努力的方向
近三个小时的线上学习,小伙伴们聚精会神,从中得到很多启发。李志军老师在最后的总结中说:我们的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给每个孩子提供创造和发言的机会,避免替代思维。李老师指出,何老师的数学魔术课堂的展开逻辑与我们成长营的研究理念不谋而合,都有“激趣”、“明理”、“会玩”、“能创”、“乐享”五个步骤,其中“明理”和“会玩”两个环节可以相互渗透或互换顺序。大家都致力于教会孩子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李老师建议大家创造魔术学具时,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心理,把学具的形状和颜色完美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