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求原教师>>教师发展>>联盟成长>>文章内容
教师阅读分享
发布时间: 2020-03-30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王慧娟

读书   读你   读世界

               ——“读书点亮生活”教师阅读分享书目

面向书海,春暖花开!亲爱的老师们:请将你在寒假期间阅读的书目与我们一起分享吧!也为其他老师点亮一盏灯、点亮生活!

教师姓名

书目

作者及译者

书中一句/一段喜欢的语句。

备注

王慧娟

《教师的国学素养》

张振鹏著

学以致用,知行合一,身体力行,与经典同行,以圣贤为友,提升国学素养,传承中华文化。

2015

茅丽

悦读《孝经》

孙永艳著

这本书是儒家孝道思想的集成,成书于先秦时代,汉以后被尊为儒家经典。孟子把孝作为一切道德与教化的根本,家和国安天下平的根基。

2018

范玉婷

《闲话中国人》

易中天

人生有三“得”,即学习时沉得住气,成功后弯得下腰,失败时抬得起头。

徐红海

边城 湘行散记

 

沈从文

这里一切是谐和,光与影的适度配置,什么样的人生活在什么样的空气里,一件艺术作品,正要叫人看不出是艺术的。   细致,然而绝不琐碎;真实,然而绝不教训;风韵,然而绝不弄姿;美丽,然而绝不做作。

查嘉俐

《韩兴娥与课内海量阅读》

韩兴娥

没有学不好的母语,挣脱镣铐尽情舞蹈。

何其佳

1、《教育的目的》

 

2、《意志力:关于专注、自控与效率的心理学》

 

3、《庆余年》

 

4、《白话聊斋》

1、作者:【英】怀特海

译者:庄莲平 王立中

2、作者:【美】罗伊·鲍迈斯特   约翰·蒂尔尼

译者:丁丹

3、作者:猫腻

4、作者:【清】蒲松龄

译者:邵士梅

1、不能加以利用的知识是相当有害的。教育是教人们如何运用知识的艺术。

 

2、你的意志力是有限的,使用就会消耗。你从同一账户提取意志力用于各种不同任务。

 

3、春有风筝,夏有鱼,秋有青鸟,冬有雁。书信一来一往间,日子就这样过去了。

 

4、轻薄的人在试图侮辱别人的时候,最后往往反而侮辱了自己,这实在可笑。

2012

 

电子书

 

人民文学出版社

中华传统文化核心读本


周苏明:

《不跪着教书》吴非。跪着的教师,培养不了站着的人。跪着的教育,培养不了有脊梁的民族。终身学习的立身之本就是独立思考精神。我们很平凡,但是我们的学生需要最出色的教师,需要伟大的老师。


郭敏:

《未来学校》朱永新。未来的学习中心,没有固定的教室,每个房间都需要预约;没有以“校长室”“行政楼”为中心的领导机构,表面上看,可能有点像今天北上广的创业孵化器;它可以在社区,也可以在大学校园,甚至在培训机构。未来的学习中心,没有统一的教材,全天候开放,没有周末、寒暑假,没有上学、放学的时间,也没有学制。未来的学习中心,教师是自主学习的指导者、陪伴者,一部分教师将变成自由职业者。


倪咏梅:
《三国演义》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红楼梦》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曹明娥:
《富得像个人样》新周刊杂志选编。你能做什么你自己选择,每个人发动自己的微力量,从身边的事做起。做好自己的本分,维护自己的利益,不与坏人做交易,不充当平庸的恶,与好人结盟。你在哪里,哪里就是中国。

茅丽:
《迷人的阅读》朱熠著  每个孩子都该有棵自己的树。春天树林的律动,胜过一切圣贤的教导,他能指引你识别善恶,点拨你做人之道。现在陪伴它 ,看它繁茂,长出新叶,看它年年长高长大。孩子们在自己的树下,诉说自己的快乐、烦恼,在诉说中重归宁静,心智成长。


唐洁:
《且以优雅过一生 ——杨绛传》桑妮著 在岁月的风华里,心不能是招摇的枝丫,而应是静默的根系,深埋于地下,不为尘世的一切所动,只求自身的简单和丰盈。

胡丹华:
《教育的目的》怀特海 教育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使学生通过树木看到树林。
《教学勇气》帕克·帕尔默著吴国珍等译  教学的勇气就在于有勇气保持心灵的开放,特别是在那些要求超过本人所能的时候仍然能够坚持,那样,教师、学生和学科才能被编织到学习和生活所需要的共同体结构中。


万俐:
《大象的耳朵》 冰波  在色彩斑斓的童话世界里,助人为乐的恐龙,聪明机智的店长小兔子既能变大也能变小的狮子,为朋友变魔术的小女巫,善良勤劳的小老鼠……我认为,亲近文学就是倾尽智慧和高贵,阅读出幽默与智慧,收获温馨和感动,在童话的世界里徜徉也是一件美妙的事情。
《人生最美是清欢》林清玄  在复杂的世界里做一个简单的人,以清净心看世界,以欢喜心过生活,不浮不躁,不慌不忙,淡定从容地过好这一生。


潘文静:
《教育常识》李政涛  教师要做好教育之事,需要懂得教育的基本道理和知识。让教育常识重新成为教育的底线。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Copyright© 2018 常州市新北区三井实验小学 版权所有   

    学校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三井实验小学 苏ICP备10201501号-2 联系电话:0519-85105229 电子邮箱:jsczsjx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