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求原教师>>教师发展>>联盟成长>>文章内容
《解读教材的策略与教学转化实施的关键》
发布时间: 2020-05-11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徐静

《解读教材的策略与教学转化实施的关键》

方峥嵘  南京道法教研员、《道德与法治》教材编委

 解决三个问题:

1、当我面对教材时,我要将它情景化。

2、教学目标需要精确化,解决本班学生实际问题。

3、教学过程和方法的多元化,符合本班学生特点。

   把教材转化为教学的工作,功夫应该花在了解学生上。

 

 教材内容VS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对静态教材内容多次教学法处理的过程与结果。既包括对现有教材内容的延用,也包括对教材内容的重构。

教材解读----教学转化实施

 

 策略即理念,方法即内容——孙彩平

策略与方法对德育意味着是课程的程序设计与轨迹设计,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式。

 

一、基于学生实际的教材实施转化

做好学情调查,明晰教学起点。

与教室里的孩子对话:

1、孩子们对于学习的话题是怎么理解的呢?

2、对于学习的话题,孩子们的生活现状是什么?

3、孩子们需要我们帮助什么?

主要方式:日常观察、问卷调查、交流对话

目的:发现学生需要帮助解决的问题。

与学生对话,创设“有我之境”的课堂

学习情境中“我”是主角,学习事件中“我”是当事人,“我”在课堂里看见了自己的生活,明晰了自己的需要,解决了自己的问题,从而唤醒内在的自觉,实现核心素养的自我构建。

 

二、教材解读中的视角转化

课例视角-----单元视角

“单元”视角下的教材解读:即从教材单元主题出发,基于学生成长实际,整体确定目标,统筹单元话题间的逻辑联系,全盘考虑单元话题的教学设计。

 

三、为什么要基于“单元”视角进行教材解读

1、“先见森林,后见树木”的教学建立在学生**化学习的基础上,其核心是让学习者在清晰的目标引领下开展学习,或者在感悟学习意义的前提下从事学习。——何善亮《基于芬兰教育教学经验的理论思考》

整体性、系统性-----“模块”设计、“单元”设计、“螺旋”设计……

2、教材编写中整体架构的逻辑体系

引导儿童                        适应与习惯

热爱生活       三条主线         共在与共生

学会关心       四个方面         共有与共享

积极探究                        共创与共建

3、学生素养发展培养的需要

儿童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知识和经验的积累、能力与知识的增长是在其生活中综合地实现的,是一个连续的发展过程。

整体性   发展性   一致性

 

四、基于“单元视角”解读教材的策略探索

1、基于素养培养,整体架构目标提炼每课核心关键词。

 

2、理清内在逻辑,关注主题活动设计的一脉相承、前后呼应

体验活动、资源的反复利用与目标递进。

 

学习体验在不同课例中的反复唤起

 

理解同一主题的逻辑上升

 

 

强调活动设计的逻辑深化

 

3、把握课程特点,聚焦难点突破探索主题教学模式、方法

 

 

4、整合延伸,单元整体设计延伸体验活动。

 

 

 

五、教学转化实施的关键:

1、从显性引导走向体验唤醒

2、从知识引领走向道德成长

3、从是非辨析走向智慧培育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Copyright© 2018 常州市新北区三井实验小学 版权所有   

    学校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三井实验小学 苏ICP备10201501号-2 联系电话:0519-85105229 电子邮箱:jsczsjx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