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教材 提升素养
——三井实验小学数学教研组系列活动之八
“课标是源、教材是流”。解读教材是教师的一项基本功,是教师备好课,上好课的前提。为了帮助教师正确把握教材,提升专业素养,5月20下午,数学教研组开展了相关教研活动。
活动一:课堂展示
由袁怡老师执教了《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课。本节课是约分和通分的基础。而约分、通分又是分数四则运算的重要基础,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尤为重要。袁老师从四大名著西游记的故事导入,充分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引导观察—寻找规律—发现规律—理解性质的自主探究的过程,引导学生总结出分数的基本性质,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
活动二:互动点评
在评课环节中我校的几位青年教师各抒己见,分别从本节课的内涵实质、编排体系、方法结构为抓手,纵向比较不同时期的教材,探寻合理的教学方法,横向对比不同版本的教材,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梳理教材等方面对袁老师的这节课进行了点评。他们认为,袁老师的教学活动化,直观化,问题化,个性化。从名著导入,故事激趣,紧扣教材;让学生多动手操作,可以让学生发现规律,理解性质,从而沟通联系,强化知识。在提出建议的同时,老师们还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对这节课进行了知识重构。
活动三:专家指导
蒋敏杰校长从《以数学化的视角专业化读教材》为主题给我们带来了一次视听盛宴。首先蒋校长提出了三个思考:小学生数学素养突出表现在哪里?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关键性问题(能力)有哪些,如何突破?小学生数学学习的体验如何丰富?随后,他从结构、逻辑、生成三个不同的视角,带领我们更专业地解读教材,让大家受益匪浅。
活动四:高位引领
马晓明校长针对“如何评课”,根据自己参加比赛的经验和我们进行了分享,提出可以从理解教材、理解教学、理解学生三个方面进行评课,为青年教师的成长助力。
着眼于学科核心素养培育、教师教学改进的教材解读,是教师学科素养提升的新视角、新路径。在今后的工作中,日常化地渗透与落实,实现解读分析、实践研究、反思完善的发展过程,老师们的素养一定会有不同层级的提升。
撰写:郭建芬
摄影:陈戈
审核:高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