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由此可见国家对劳动教育的重视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那么这个时代的儿童到底需要怎样的劳动教育呢?
在5月20号这非常有爱的一天,由江苏省基础教育研究所、常州市教育局联合省内外二十多所学校发起了CCtalk云端论坛——劳动教育,理想追问与实践回归。共同探讨劳动教育的新理念、新行动和新样态。
徐燕娟校长围绕“新时代,新劳动,新图景”,结合我校的探索和实践解读了劳动教育。她从“新时代:新劳动教育的三个追问”、“新劳动:求原教育新样态”和“新图景:新劳动教育的最美新样态”进行了分享。
新时代:新劳动教育的三个追问
什么是教育?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告诉我们要学会生存、学会生活,要促进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所以未来教育的特征就是教育与劳动相结合。
什么是劳动教育?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告诉大家劳动教育既是“关于劳动”的教育,又是“通过劳动”的教育。“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
什么是新劳动教育?强调劳动不等于体力劳动、强调劳动要强调“日常生活教育”、强调新时代劳动更多在于服务性劳动。
“离开劳动,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劳动教育是学生成长的必要途径,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如果劳动教育一再缺位,影响的是教育的多元性,损害的是学生综合素质的养成。我校在办学的过程中一直在探索教育如何回归人,回归儿童,回归教育的本源,如何让孩子拥有幸福的能力?劳动教育就是人的本源。
我校围绕日常生产劳动、生活劳动以及创造性劳动、服务性劳动展开了一系列课程体系。纵横+的两项育人体系,是一个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针对性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新劳动实践的三维课程群:本源性劳动课程群、开源性劳动课程群和创源性劳动课程群,分别架构了课程的总目标,从低、中、高三段,从劳动的服务、劳动的工具、劳动的精神、劳动的审美,设计了年级主题课程:一年级的小菜园课程、二年级的食育课程、三年级的成长课程、四年级的城市课程、五年级的博物馆课程以及六年级的梦想与规划课程,真正将课程与劳动融合,让学生接受伸手能够摸得着的劳动教育,体验劳动教育的快乐。
红领巾求原创客公司劳动服务岗,是为孩子提供日常生活劳动、服务性劳动的岗位,相较于之前的自主管理组织,定位更有准确性,目标更有导向性,活动更有针对性,从队员的发展来讲更有实效性。在这样的课程体系下,学生劳动有方向,有意义,有价值,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劳动的快乐。本源,开源,创源,“源”来劳动如此美好。
新图景:新劳动教育的最美新样态
我们所进行的劳动教育不是简单的技能习得,不是单一的劳动体验,每一次劳动都应让儿童的身心灵打开,从视感、听感、嗅感、味感、触感等五感认知进一步到通感表达,其实就是知行合一、做学玩合一。
新时代劳动教育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载体,寓理想教育于劳动实践中,引导学生通过劳动实践认清劳动的本质、理解劳动的内涵,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
在这么多劳动课程体系的熏陶下,三井娃们对劳动的本质、劳动的内涵也有了新的认识。五年级就有这么一群可爱的队员们将博物馆课程和劳动课程相融合,通过劳动使世界变美。
五6中队的茆馨月和五15中队的林感,在受到同学们在家建立特色博物馆的启发下,结合自己的特长一起建立了一个书画博物馆。她们参观了谢稚柳艺术馆和刘海粟美术馆,带着问题采访了讲解员老师,收获颇丰,不仅知道博物馆该如何布局,藏品又该如何摆放,还体会到了他们都用一份匠心给自己的艺术成就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于是她们产生了将这份工匠精神传承下去的念头。在老师的帮助下,她们的“悦感博物馆”成立了,用自己的劳动智慧和汗水传播了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承书画的匠心精神,她们有着满满的成就感。并且表示通过“我是小馆长”这一活动,感受到了独特而神奇的劳动魅力,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会继续发扬坚持不懈的劳动精神,养成自己积极向上的劳动品质。
五5中队的刘孙宇综合小组在东坡公园探寻《苏轼舣舟亭》这幅名画背后的人文故事时,碰巧遇到常州电视台正在那里录制关于舣舟亭的节目,通过专家们的讲述,他们有了进一步的思考:如何凭微薄的一己之力为社会服务,传承这些不为人知的城市故事?他们采访了常州博物馆的讲解员后,号召队员们一起为苏轼舣舟做代言,为身边的人服务,把常州这么充满魅力的历史传播给更多的人。在这次活动中,队员们深刻认识到:每个人都能通过自己的双手创造生活、改变生活,获得精神满足和社会价值。
五(7)中队的许钦源因讲解员能像及时雨为大家答疑解惑,能谈古论今而萌生了想成为小小讲解员的强烈愿望。在家人的帮助和老师的指导下,他明确了研究主题和方法,制定了一系列的研究计划,开始了探究之旅。在此过程中他感受到了讲解员们的无私奉献和爱岗敬业精神,肩上承担着传承中华文化的责任,承担着发扬中华文明的使命,他们是新时代的最美劳动者。并规划了自己的“讲解”事业,希望自己成长为一名优秀的讲解者,把讲解员身上的服务社会、甘于奉献、勇于担当的劳动精神,发扬到日常生活中去,用劳动书写光荣,用劳动成就梦想。
在三经实验小学,队员们通过各种榜样学习,感受劳动的光荣与伟大,通过各种体验,感受劳动的不易和劳动的价值与崇高,进而尊重劳动,爱上劳动!学校在劳动育人实践中不断总结梳理出适合自己特色的校本课程,为学校今后开展劳动教育提供有力的依托,最终为学生健康成长、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为每位学生都成为未来有用之才奠基。
可以相信,不断加强劳动教育,坚持学知识与劳动实践相结合,不仅仅是提高学生自我服务能力和劳动技能,而且定能培养出一代有知识、爱劳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学生。
撰稿:孙远 摄影:张晓洁 审核:范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