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端共学,分享数学实验大餐
——暨马晓明名师工作室第五次活动
为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落实教育的扶贫成果,常州市实验小学与陕西镇坪小学以互联网为平台,在云端召开数学教研活动《数学实验:指向儿童思生长的区域创新实践》,给我们带来了一场学习盛宴,马晓明工作室成员全程参与了此次活动。
走进课堂,感受数学实验的魅力
首先,常州实验小学双桂坊校区的朱琰绯老师带来的是一年级下册的《摆一摆 想一想》,朱老师利用可视化的实验工具,带着一年级的孩子研究每个数位上的圆片和摆成的数之间的关系,深入巩固学生对数的认知,培养学生有序思考、发现规律的数学能力,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接着,实验小学平冈校区的孙晶老师和在陕西镇坪执教的张哲老师给我们带来了一节两地双师课《一亿有多大》。孙晶老师从问题“数一亿枚硬币大约需要多长时间呢?”出发,带着学生经历了“提出问题-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得出结论”等一系列实验过程,感受数学实验的价值。
专家点评,走进数学实验的内涵
陈美华老师从四个方面对《摆一摆、想一想》这节课进行了点评:以情境化的问题切入开启思维、以可视化的实验操作展示思维、以结构化的活动架构促进思维、以数学化的实验分析提升思维。陈老师还指出数学实验是学生活动方式的丰富,是学科育人的创新实现。
张祖润老师结合《一亿有多大》这节课谈了自己的五点体会:小切口,大视野;小实验,大方法;小工具,大平台;小教室,大世界;小种子,大思想。张老师用辩证的思维从过程、内容、材料以及环境对实验进行了解读,带着我们从数学实验走向数学思维的发展,走向学科育人的价值。
创新实践,打开数学实验的大门
常州市实验小学作为省数学实验的实验基地,在实验教学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张彦老师结合实验小学的教学实践,从四个板块分享了《数学实验,打开学科育人的新方式》:形式上呈现“多元样态”,基于数学实验的特点;内容上关注“思维内涵”,指向思维品质的提升;方式上采取“课程实施”,融入主题活动的环境;实验方式丰富多彩,实验“不单调唯一”。
常州市钟楼区教师发展中心徐志彤主任给我们带来的是《数学实验:指向儿童思维成长的区域实践》,她讲述了钟楼区数学实验团队在研究中的思考,以及实验团队在疫情期间所做的努力和尝试,对区域创新实践进行了引领和指导。
高位引领,走向数学实验的远方
最后,常州教科院潘小福副院长对本次活动进行高位引领,潘院长首先从五个方面对于这种线上研讨活动进行了肯定:变更了教研活动的方式、扩大了教研活动受益面、有效地尝试了两地双师课堂、集聚了过程性资源、教师可以随时参与活动交流。接着潘院长在《数学实验教学的特征及实施策略》主题讲座中,从数学实验的定义、特征、类型、组织方式、运作空间五个方面对数学实验进行了详细的阐述,让我们对数学实验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云端教研,让我们相伴同行,互助共进,相信工作室的老师们会乘着数学实验这股东风,向阳生长,美丽绽放。
学习感想:
刘婷老师:朱老师执教的《摆一摆、想一想》活动丰富,层次清晰,基于课本习题,依托数学实验活动,设计了几次动手实验操作,让学生在操作中经历初步发现规律,尝试运用规律,验证规律这样一系列过程,使学生在直观操作的基础上对用几个小圆片可以摆成的数的个数以及这些数的之间的特征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可以说这一节课是非常成功的,也充分说明了数学实验对于数学教学的重要性,这让我认识到在以后的教学中,对于操作类知识,一定要给学生丰富的体验,既增加了学习过程的趣味性,又做到了以人为本,能够帮助学生真正掌握知识。
沈楚韵老师:本次数学实验主题研讨活动在线上进行,分别展示了两节实验课:一年级的《摆一摆 想一想》和四年级的《一亿有多大》。其中《一亿有多大》这节课,孙晶老师从一元硬币的重量、厚度和直径入手,设计了3个实验,有层次的推进课堂。在数硬币的过程中不仅让学生感受到了一亿的数量大小,还培养了学生的推理能力。同时在这个实验中明确实验步骤,为研究后续的一亿枚硬币与珠穆朗玛峰比高度、一亿枚硬币连在一起的长度做好了准备。课堂最后还让学生自己选择喜欢的问题让学生提出研究方案,拓宽了学生的思维。数学问题从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知识入手,贴近生活,又能充分吸引学生调动积极性,听过数学实验的方式再来验证,动手探索,为学生的思维插上了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