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做数学实验的探索者、实践者
——马晓明名师工作室活动感想
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说:“如果五个能力较弱的教师团结在一个集体里,受一种思想,一种原则,一种作风的鼓舞,能齐心一致地工作的话,那就比十个随己愿地单独行动的优良教师要好得多。”我们数学实验组的五位普通老师在马校的引领下,一起做数学实验探索者、实践者。
一、聚焦课堂,让思维看得见
本次活动,刘婷老师执教了六年级上册的一节活动课《树叶中的比》,课堂上刘老师一直用问题引领学生去思考、探索树叶的长、宽的比值与树叶形状之间的关系,整节课让人感觉有速度、有力度、有厚度。
1. 有速度:课堂板块清晰、节奏明快,每个板块的时间都把控的恰到好处。为了便于学生们探索树叶的长、宽的比值与树叶形状之间的关系,老师课前准备了大量的材料并分好了类别,让学生的研究更有针对性,也大大节约了学生观察数据的时间。
2. 有力度:在资源交流环节,刘老师聚焦同种树叶的测量数据、不同种树叶但形状相似的数据等,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并在整理数据的过程中渗透极限思想,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3. 有厚度:整节课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不仅掌握了知识,更学会了“提出问题-实验操作-得出结论”这样的思维方式。
二、线上培训,让视野更开阔
这次线上培训,让我初识了八十高龄的张兴华老师,也深深地被他那充满魅力的人生所折服。他是特级教师,但他又与一般的特级教师不同,他是语文、数学双料特级教师,他那丰富的知识背景、完善的经验结构让人从心底佩服。他是一名数学特级教师,但又与一般的数学特级教师不同,他不只是自己成长,而是带动了一个团队在成长,他带的徒弟几乎都成了特级教师,比如张齐华、华应龙、贲友林、徐斌、张冬梅······在他们师徒的交谈中,我看到了张兴华老师对徒弟的用心、用情。
线上培训后,我品读了张兴华老师撰写的《我的教育人生》,从他的自序里我读到了张老师对教育的执着追求、对知识的强烈渴求。在他四十岁调入县实验小学后,他开启了人生的第二次启航,他给自己设置了严苛的生活规律:每晚不到12点不就寝,每晚与书相伴,每晚思考研究,用他全部的爱与忠诚从事着教育事业。
反观自己,正当十为教育事业发光发热的时候,却常常为自己的懒惰找各种各样的借口。买了一堆的书,但却没有细细品读过几本;总是觉得自己工作忙碌,对教学工作没有进行深入的思考和研究;总是觉得课题研究跟自己无关,却不知只有依托课题研究,才能让自己的教学水平有更大的提升。从现在开始,从《我的教育人生》这本书开始,唯有努力,才能不负自己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