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小春天,红叶红花半雨烟。伴着秋意更浓的人间十月,学校为了提高教研备课组长的课程教学领导力,加强教研、备课活动的有效执行力, 10月25日下午,本学期第三次教研、备课组长会议在三楼录播室如期举行。本次会议由解丽主任主持,分三个板块进行,分别是阅读共享,链接点击和诊断引领。
阅读 共享
首先,徐丽菲老师在《人是怎么变强的》一书中探寻人如何主宰命运,从什么是表演、为什么表演谈起,强化“第二天性”,不断自我暗示,自我肯定,因为一切改变,一切调整,一切转向,都是先从相信开始:年龄都是幻觉,时间都是枷锁,灵魂永远可塑,未来永远在你当下的每一个微小决定里。
接着,陈小娇老师在《搞定》一书中提取了提高时间利用效率,生活变得更加幸福的方法。一是保持“心如止水”的境界,不反应过激,亦不置之不理;二是“自下而上”的行动管理,从最底层开始解决问题,不重复思考;三是确定时间、空间和工具,利用零碎时间,不和他人共享工作区;四是养成收集和整理的习惯,关注结果。
链接 点击
为链接“双减”背景下的学科作业设计,点击我校学科作业现状及规划,四大学科教研组长分别进行了汇报和分享。
语文教研组:作业走“新”,更走“心”
周莲老师首先从“双减”背景和作业现状、定义和作用谈起,接着围绕两方面展开:
一、创新作业管理:不仅统一标准,更加系统化作业内容,而且要建立校内公示制度,加强质量监督和作业指导;
二、分层作业设计:分基础性和创意性作业,一方面用于诊断、巩固和提升学生基础,另一方面用于提高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思维发展与提升能力,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文化传承与理解能力。
最后指出在整合单元资源、单元整体架构,规划长程作业方面进一步努力,让作业更有综合性、生长性、开放性,让作业设计更走“心”。
数学教研组:落实“双减”政策,聚焦数学素养
王红菊老师首先分享了数学教研组为作业设计做的前期准备,包括实践学习和理论学习,接着汇报了三方面的初步实践:
一、在目标达成上,处理好“学科本位”与“学生立场”的关系;
二、在内容设计上,处理好“基础类作业”与“实践类作业”的关系;
三、在作业评价上,处理好“作业批改”与“作品展示”的关系;
最后提出对未来的期待,如果有信息技术的支撑,基于大数据的作业设计将会更智能,更能促进学生充分的成长。
英语教研组:优化作业设计 有效减负提质
周亚菊老师首先链接现有资源,分享了优秀的作业案例,提出要树立正确的作业观念:
作业观从“工具”转向“发展”;作业分析从“随意”转向“严谨”;
作业设计从“割裂”转向“整合”;作业评价从“判断”转向“增值”。
接着点击本土、分析现状,指出英语学科作业是基于提升学生英语素养,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等综合能力为目标,布置了常规型为主导,实践拓展创新型为辅的作业。
最后,基于作业分层和个性化的需求,合理架构、畅想未来。提出需要丰富作业的类型,包括展示和分享类、活动和制作类、阅读和思考类、调研和体验类和课题和实践类。
综合教研组:减负增效,浅谈美术作业设计研究
王慧娟老师首先从美术作业设计的作用、现状谈起,接着指出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形式单一、学生绘画水平与能力达成不一致、作品缺乏创新性。最后确定了美术作业设计要努力的方向:面向全体学生、激发学生兴趣、关注文化和生活、注重创新精神。总而言之,美术作业设计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科学布置和设计作业,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运用能力,还能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诊断 引领
阅读分享和作业设计分析结束后,先由鲍书洁副校长围绕《作业这件小事,如何做到极致》这一主题进行了小结。
首先对比了传统布置作业过程,指出目前存在的问题:
1.最重要的“习”被忽略
2.最重视的“补习”最盲目
3.最忙碌的“批改”最低效
4.最核心的“家庭教育”不专业
5.最珍贵的 “数据”被丢弃
接着举例三份布置的优秀作业,总结出作业布置的关键因素:功能、目标、科学性、选择性、时间、类型和结构。最后,围绕“课程”、“质量”和“常规”,向各学科组、教研组和备课组提出更细节化要求。
会议最后,徐燕娟校长高度肯定此次会议在成长自己,赋能他人方面的作用。此外,激励大家需要站在儿童立场上,思考课堂教学与作业设计的关系,探索作业管理原则。努力做到打开自我,打破边界,打开育人的大格局,成为一位有信念、有信仰的三井人!
摄影:周舒
撰稿:宋倩
审核:解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