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全面培养教师的道德与法治素养,帮助教师深入理解教材设计基本理念、准确把握教材编写意图,切实提高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实效性,不断推进我校教科研工作深层次的发展和提高,11月25日,围绕六上法治专册教材进行“用教材教与学”的研讨活动在录播室顺利展开。
本次活动特邀江苏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教研员戴慧老师来指导如何提升法治素养,增强法治教育能力。
戴老师指出,现在道法教材十二册中难度最大的就是六上,因为它是宪法专册,体现落实青少年法治教育的目标,除专册之外还有专题、专栏,分布在各册教材中与规则相关的内容。六上教材就是先让大家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接着介绍《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内容。戴老师从我国宪法的前世今生、地位、作用、意义以及宪法内容,为大家分析教材内容,用丰富多彩的案例打开老师们的思路。
为切实落实国家“双减”政策,关注“思政学科育人”,徐校长也对道法教研组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根据学期教研活动计划安排,提升各思政教师的专业水平,打造学校道法新力量。
会后,戴老师带领道德与法治工作室成员共同探讨了撰写论文的方法。学校道法学科带头人徐静主任一马当先,和大家分享了她撰写“用好思政课,做好党史教育”这篇论文的过程和心得。她说:写论文首先要确定好论文的提纲和框架,然后做好前期资料搜集、数据整理的工作,再确定摘要和关键词,找材料支撑自己的观点,在写好论文初稿后,还要进行查重、修改的工作。
最后戴老师进行了高位引领。她强调:写论文,一要确定论文的选题,我们可以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目标、教学评价、信息化和学科的整合这些角度来写,结合时事热点,形成量表;二要搭建好论文框架,完善论点、论据、论文价值意义、共性原则、具体的操作策略;三要抓住时事热点,对文章进行多次修改,不要怕写,要勇于尝试。
徐静主任还贴心地为每一位工作室小伙伴准备了“精神食粮”——道法专业书籍。看来,功在平时,无论是写好论文,还是上好一堂道法课,都需要我们努力探索、勇敢实践!
撰稿:胡晨
摄影:孙远
审核:张文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