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人都有两根“脐带”,一根连着母亲,一根连着故乡;都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一方乡情,一方风味。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由于各地气候、物产、风俗习惯都存在着差异,长期以来,在饮食上也就形成了许多风味。
“民以食为天”,中国饮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经过历史岁月的沉淀,在中国饮食早已超出了它本身的意义,它不仅仅推动着民族间的相互融合,还能一定程度的代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Part1:家校共育聊饮食
为了促进家校同盟,许天伦中队班队课上邀请陈沈禾妈妈进课堂,给队员们上了一堂精彩生动的南北饮食大不同的课程。民以食为天,南方和北方的饮食文化到底有哪些区别呢,陈沈禾妈妈绘声绘色的给孩子们讲解南北饮食文化大比拼和一些地方习俗等等,队员们个个聚精会神且饶有兴趣的听讲,积极参与问答和互动。
饮食习惯早就已经融入到我们的身体里,就如北方人豪爽,南方人的温婉一般,各有各的特性,又各有各的美味。
Part2::餐桌礼仪我来讲
我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最早的餐桌礼仪在商代就出现了,“餐桌礼仪”是一门很深刻的学问,它也是一种儒家文化的传承、传播和精髓。
小时候吃饭,父母常会念叨:“嘴里东西嚼完再说话”、“把碗端起来吃”、“筷子不要在菜里来回扒拉”…… 饮食,最能显现一个人的教养。在班队课上,辅导员老师给队员们讲解了就餐礼仪,那吃饭的时候我们应该注意哪些事项呢?
饮宴文化,亦是世故人情。吃饭的礼仪代表着对人的尊重,是不可省的。我们作为优秀的少先队员,从小要养成文明就餐的好习惯,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下礼仪童谣吧。
Part3.舌尖上的中国文化
《舌尖上的中国》里这样说:“……这是盐的味道,山的味道,风的味道,阳光的味道,也是时间的味道,人情的味道。这些味道,已经在漫长的时光中和故土、乡亲、念旧、勤俭、坚忍等等情感和信念混合在一起,才下舌尖,又上心间,让我们几乎分不清哪一个是滋味,哪一种是情怀。”在班队课上,辅导员老师给队员们讲解了什么样的食物更健康呢?健康饮食的金字塔等等,同学们收获了更多的知识。(此处插入什么样的食物更健康的图片)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各大菜系的每一道菜都是每位美食缔造者烹饪的佳品,是厨师们创造的“画作”。在食客的口中迸发出不同的滋味,延绵不绝,风采各异。又在传承和创新中不断渲染着新的美食文化。
Part4.探秘美食寻乡味
“最甜的水是家乡的水;最美的味是家乡的味。”不管你身处何方,那浓浓的乡味却一生也改变不了。为了让队员们在活动中不断感受家乡的民俗风情,激发他们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许天伦英雄中队这次分成四个雏鹰小队,走进常州大街小巷,开启了一场“美食之旅”。
第一站 谢公阳鳝丝面
在“齐梁故里”的常州孟河镇,除了有闻名国内外的“孟河医派”,还有一份传承了数年的美食——“鳝丝面”。10月30日上午,许天伦中队的队员们踏上了寻访家乡美食之旅的第一站——谢公阳鳝丝面。前期,队员们在辅导员张老师的指导下,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制作研学单,构思采访稿。
“谢公阳鳝丝面”是由谢公阳爷爷在三十年前创立的。通过采访,我们得知多年来,经过谢爷爷在烹制时的不断改良和创新,采用笔杆粗细的野生黄鳝,经过烫熟、划开、去骨、豆油炸酥,制成鳝丝半成品,可以封袋后常温保存,从而让只有夏季才有的美味变成四季皆有。同时为了保证口感,谢爷爷他们一直坚持自己亲手处理野生黄鳝。“谢公阳鳝丝面”感动了一方乡土,形成一大特色,源源不断的生意就是对一碗面,一种味道的最好肯定。
第二站 常州大麻糕
说起常州风味传统美食之一的大麻糕,那几乎已经成了常州的另一个“代名词”了。它作为常州的传统小吃,不仅体现了常州的特色地域文化,更承载了许多老一辈常州人的回忆,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于是,我们第二小队的队员们踏着古老的石板路,闻着麻糕的焦香,踏上了寻访家乡美食之旅的第二站,位于魏村老街上的一家具有百年历史的传统麻糕店。
队员们认真参观了麻糕制作的全过程,并参与了揉面、搓胚、擀面皮的过程。每个小朋友都期待着炉桶里香气四溢的麻糕出炉,刚烤好的麻糕,焦而不糊,肥润松软,一口酥掉渣的麻糕,配上一口清淡的豆腐汤,小木屋里充满了欢声笑语,队员们对家乡的那份爱意更浓了。
第三站 横山桥百叶
提到百叶,就不得不说一说我们常州的名特产—横山桥百叶。究竟是怎样的制作工艺方能制得这一方百叶的美味?带着好奇的求知心,11月14日,二16许天伦中队“寻常州美食”活动第三小队的队员们,来到横山桥乡村豆制品加工场,寻正宗常州味,感一方故乡情。
经过一系列的制作过程参观,大家不但品尝了美味的横山桥百叶,更加感受到:原来一碗小小的百叶后面,凝聚着的是传承至今的乡土与人情,这一口口美食,一份份乡情,真叫人满口生香,念念不忘呀!
第四站 西夏墅羊汤
说起冬日进补的最好食料之一,那必须是性暖温补的羊肉了。第四小队的队员们利用周末,来到位于西夏墅镇的昌隆羊肉馆,寻找舌尖上的美味。
一到目的地,老板娘就热情地出来迎接我们小队员,带我们参观讲解,并品尝了美食。这次的“寻羊之旅”没有白来,既满足了口福,又增加了对于家乡羊肉的热爱之情。
一年一度的羊肉美食盛会,已成为西夏墅发展乡村旅游、提升综合竞争力、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既发展了美食产业,推介了旅游资源,张扬了小镇个性,又繁荣了地方经济、文化生活,西夏墅以“羊”为媒,找到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沸点”。队员们在这里品尝美食,体验生活,感悟乡土文化,真是不虚此行!
悠悠龙城,丝丝乡情。3000多年传承下来的鲜美名菜和精致名点相结合,构成了常州餐桌上的极致味道。通过这样的班本课程研究活动,队员们不光品味到了菜品的味道,了解到了传统美食的天然食材和精妙烹饪手法,更能从一道道传统美食中,回顾家乡的历史,感受家乡人的勤劳和智慧,从而从小树立“为振兴家乡而努力奋斗”的理想。
活动结束后,二16中队的队员们收获满满,纷纷写下了自己的感受,家长朋友们也积极参与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