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能使人充实,开阔人的眼界,丰富人的心灵,它让我们站在他人的思想上实现自我延伸。带着对阅读的希冀,2月22日晚上7点30分,全体书吧成员齐聚CCtalk,开展第四十二期工作室活动。
本次活动由我校杨芸老师主持,杨芸老师、张姝姝老师和来自星河实小的王晓冰老师进行分享。并分别由潘文静老师、沈燕老师和星河实小余娜老师进行点评。
杨芸老师为大家带来《尊重与希望》,本书全面梳理了焦点解决短期治疗中的核心理念与常用技术。每个章节不仅介绍了SFBT的一种技术、应用价值和具体方法,而且还有相应的案例对话和咨询师反思活动设计,以帮助读者进一步掌握焦点解决短期治疗每一个基本面向的重要概念,并能运用到晤谈的实际操作中,从而让读者快速进入焦点解决短期治疗的工作环境、气氛和节奏。
一个人会被过去影响,但不会被过去所决定。每一个人虽然不见得都能做到想做的事情,但都拥有优势、资源与能力去解决自己的问题,不管处境是多么艰难。相信任何时候人们都会为自己做出当时认为最好的选择。时常保持一颗“极简的心”,我们会过的更轻松快乐。
潘老师从自己正在阅读的《新家庭如何塑造人》找到了杨老师这本书的共同点:尊重。我们要善于看到别人身上的闪光点,尊重他人的价值,在人与人之间播撒信任的种子,自我价值的培养需要这样的氛围。在这样的环境中就可以培养高自尊的人,这样的人即使情绪低落,也从来不会觉得自己无用,也不会试图掩饰自己的情绪。尊重和谐的交流方式,温和友爱的碰触,不管是对孩子的心理疏导还是孩子自我价值高的提升,都有着重要作用。
张姝姝老师分享了《焦虑的人》,作者弗雷德里克巴克曼,瑞典作家,写出了多部畅销全球的作品,比如外婆的道歉信,清单人生,熊镇。书中的每个人都受过伤害,但是他们仍然可以拥有去爱和接受爱的勇气,他们中也曾经有人目睹过亲人的离去,但是却仍然拥有可以大笑的力量,是一本非常治愈的成人童话。
看似不起眼的小小焦虑,压到每一个人的身上就是一座大山,这些细小无聊的小事情堆在一起,就成了生活,可是这些细碎凌乱的日常,都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光。
幽默是灵魂的最后一道防线,只要我们在笑,我们就还活着,那些蹩脚的双关语和肮脏的屎尿屁笑话,是我们对绝望的蔑视与嘲弄。
沈燕老师指出焦虑是现在成年人都会具有的状态,我们都会时不时产生这种情绪,每个人都是又辛苦又在努力生存的小人物。当我们无法平衡工作与生活中的问题产生焦虑的时候,可以咨询身边有经验的人,可以读一些治愈的书。我们要学会去爱,与接受爱的勇气。
王老师带来了《正面管教》,正面管教是一种既不惩罚也不娇纵的管教孩子的方法,孩子只有在一种和善而坚定的气氛中,才能培养出自律、责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学会使他们受益终身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业成绩。
要想赢得学生的赞同和支持,首先就得冷静下来,任何问题都应该是在心平气和的前提之下,才能得到最妥善的解决。
何平平老师指出如何养育一个孩子是每个家庭永恒的话题,家长需要不断的学习,我们的老师也应该如此。与孩子相处的过程本应该是与天使相处的愉快过程,但如果你发现是痛苦的过程,那一定是你的教育出现了问题。从古至今,中国传统的教育方式是打骂孩子,但随着教育观念的进步,这样的做法慢慢退出了历史舞台。但也出现了另一种极端:过于溺爱孩子。何老师认为这两种方式都不可取,我们应该营造安全的环境,让孩子知道哪怕犯错了也不会被随意责骂。孩子要有面对错误的勇气,不怕犯错,正确认识错误,这样孩子才会在他的成长过程中真正做到接纳错误。
如果把生活比喻为创作的意境,那么阅读就像阳光。愿我们都能从书中汲取力量,将生活变得更加多彩!
撰稿:丁玥 审核:苏春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