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环。新学习伊始,万象更新。2月15日下午,三井实验小学数学教师齐聚中央校区,聚焦新课标中“量感”展开教学研讨。两位上课老师进行了精心的准备,陈建伟校长和李志军主任莅临指导。
聚焦课堂——探知
陶钰老师和蒋文亭老师分别带来了《认识千米》和《认识吨》。陶老师语言明朗轻快,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的方式推进课堂。陶老师让孩子们回忆旧识,唤醒学生记忆,在动手比划中形成对已学长度单位的量感,通过10米、100米、1000米的长度的感知。层层推进课堂,最后在学生脑海中形成对一千米有多长的认识。在这节课中,学生活跃的气氛、灵动的回答,给老师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蒋老师语言温柔细腻,课前准备充分,通过建构10kg、100kg的重量,让学生初步感知1吨有多重。数学活动“全班所有同学的体重加起来有1吨吗”,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在活动中逐步形成一吨有多重的量感感知。
优化教学——思悟
老师们就观课的欣赏之处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对于三位老师展示的高质量示范课,老师们感触颇多,积极参与。整个教研活动井然有序,通过这样的交流和学习,在不断地思想碰撞中,激发创新的火花,达成最优化的教学共识。
陈建伟校长点评了这次教研活动,两位老师都充分领悟量感的基本要义,通过学生测量,借助学生的生活体验千克和吨,通过推理建构1千米、1吨的表象认识。陈校长指出,像一吨这样的大单位,不是通过实物来体验的,而是需要学生有一定的推理能力。两位老师利用充分的活动,扎扎实实让学生在活动中形成对较大的长度单位千米和较大的重量单位吨的感知。与此同时,陈校长还提出了建议,教研组要加强对教材的研读,加强对板书的研究,加强对数学逻辑的思考。
本次教研活动,以新课标核心素养为导向以学生发展为本,老师们积极参与,共同探究,分享成果,专家倾情指导,帮助成长提升。这样的活动,为青年教师专业化成长提供了一个平台,让老师们不断学习,推进课堂教学。
拍照、报道:陈戈
审核:蒋励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