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虞永平所言:“幼儿园到小学,不是翻山越岭,不是跳跃大沟深壑,也不是进入天壤之别的生活,而是童年生活的一种自然延伸和过渡。”那幼儿园和小学到底有什么区别呢?进入小学前又需要准备些什么?这或许是许多家长的困惑,所以本期家长大学特邀新北区三井实验小学徐燕娟校长为大家带来幼小衔接的行动指南。
做父母是世界上最难的职业,没有KPI,却只能因材施教。没有教科书和教程,也没有人教你怎么做。每一个孩子天性都不同,孩子的每一个阶段也不同,你需要不断地去成长,不断地了解当下的孩子心理状态去适应调整。为了帮助各位家长更好地了解孩子的成长,徐校长从身心适应、学习适应、社会适应及生活适应四个方面进行了分享。
第一部分身心适应篇
即将成为一年级新生的家长,您心里是否存在很多的忐忑和困惑:从整天嬉笑打闹的孩提时代迈入学习生涯,孩子会不会适应?家长能为孩子做些什么?
大家所关心的问题也正是徐校长所关注的,根据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徐校长用“三招”解决了大家的困惑。第一招:学会管理时间培养专注力。第二招:培养阅读习惯中训练专注力。第三招:做专业型家长培养专注力。巧妙解决了家长们最关心的如何培养专注力的问题。
第二部分学习适应篇
每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具备学习能力,徐校长就学习能力为家长进行解读,学习能力即:观察力、倾听力、思维力、专注度(自我约束力)、理解力、表达力。
那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呢?徐校长建议“三管齐下”:一、陪孩子认识常用的基本汉字;二、游戏中培养各种能力;三、利用多种途径拓宽视野。
第三部分社会适应篇
“孩子与同伴发生矛盾冲突,我需要插手吗?”“感觉孩子容易和同学发生矛盾,怎么办?”“孩子不擅长与人交往,怎么办?”一个个问题直戳家长内心,如何提高孩子的小学适应能力呢?
为帮助家长走好幼小衔接第一步,徐校长在前期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给出了三大建议:第一、引导孩子以恰当的方式处理同伴冲突,第二、客观看待孩子的同伴冲突,树立科学的人际冲突观,第三、在亲子交往中培养孩子良好的社会社交规则和技巧。
第四部分生活适应篇
孩子上了小学之后,遇到问题只会求助,问题解决能力差,作为家长应该如何帮助孩子?这是大部分家长的疑惑。
对此,徐校长立足儿童视角,分析了孩子问题解决能力较差的原因,从成因剖析到实践指导,徐校长为我们送来了小妙招:第一、不做“割草机父母”,教会孩子解决问题的方法,更能调动孩子的自主意愿。第二、分解问题解决的步骤,帮助孩子储备问题解决的能力。第三、学会放手、重视日常培养,让孩子爱上学校。
徐校长精彩的讲座让家长们听得津津有味,收获满满。讲座的最后,徐校长贴心地为大家推荐了教育类相关书籍,让各位在教育孩子过程中迷茫的父母有了方向。
我校格外重视幼小衔接,学校设计了一系列的“幼小衔接主题班会”,从孩子角度出发,以生为本,遵循孩子身心发展规律,助力孩子健康成长。
父母应当以积极、从容的心态帮助孩子科学衔接,要相信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每个孩子都是有发展潜质的,唯有信任和鼓励才能让每个孩子用自己的方式发光!
撰稿:戴琴
摄影:薛亮
审核:李雯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