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高人——个人传记阅读分享》5月9日晚上7点30分,第六十二期求原书吧读书分享在CCtalk上如期而至。让我们一起跟随分享者的脚步,走进高人的世界,享受灵魂的涤荡。
本次活动是由我校梅玲老师主持,分享的是梅玲老师、黄芳婷老师和钱斌老师,并分别由我校季羽老师、茅丽老师和肖慧老师进行点评。
梅玲老师向大家介绍了《一个人的朝圣》,在别人看来,书中的哈罗德象征着一个希望,因为他年迈体弱但挑战了不可能。从他自身看,他只是一步一步向前走,对前半生进行回顾,不知不觉也是对后半生的救赎。他觉得自己很平凡,但却在平凡中做出了有意义的事。
季羽老师听后感触颇深,在一个人的成长中,那些被压抑被忽视的情感,或许只是因为某个契机,就会重新浮出人生表面,逼迫你去直视它们。每个人正常的生活表面下,都隐藏着内心的一地鸡毛。如果想明白了这一切,接纳自己并勇于表达和沟通,每一天都会有意义。
黄芳婷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三毛的《撒哈拉的故事》,撒哈拉的沙漠是一片壮美而浩瀚的沙漠,却也是一片精神礼貌的荒漠。三毛用一颗善良的心将一个黑暗的社会用简单的笔调描述出来,让我们了解到了不一样层次的礼貌的比较和碰撞。每个故事都透露出她对生活的热爱。
茅丽老师进一步补充道:用阅读丈量世界,用热爱拥抱生活。在撒哈拉的经历都是三毛最珍惜的,也让之后的追随者们无限憧憬和向往。在一个常人唯恐避之的地方,她却完成了自己的梦想,虽然条件艰苦但是她一袭长裙,飘逸长发,照样把沙漠生活过得有声有色。
钱斌老师给大家介绍了《幸福的方法》,书中幸福与状态无关,它是一种能力!幸福,是可以学会的!人的幸福感是可以回到跟之前一样的状态,平均一年时间。幸福的能力就是对快乐的感知力。当你能够调节你的想法和对世界的看法时,你才能从容平和的面对人生的种种。
肖慧老师听完分享后,强调作者为了探索什么是幸福,对人群进行了四种归类,也就是钱老师在分享中所说的“及时行乐型,习得性无助型、忍辱负重型,幸福型”我们可能属于某一类,但更多时候可能在四类间跳跃或兼而有之。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读书是我们寻找生命原型、不断汲取生命能量的过程。让我们从自己做起,一起加入到推广阅读的行列,引领孩子们也做一个读书人,那将是一个多么美好的未来!
撰稿:宋倩 审核:苏春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