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校园快讯>>文章内容
聚力韵芬芳 教研促成长
——三井实验小学数学教研组活动第九次活动
发布时间: 2023-06-16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蒋励青

67日,夏天迈着轻盈的步伐,向我们走来了,让我们走进夏天,走进美丽、缤纷的季节。为提升教师们在教学中提升自身的作业设计能力,三井实验小学开展了以“成长能级,提升作业质量”为主题的教研组活动。

一、课堂展示

郭亚老师带来了一节结合巩固与挑战的《有余数的除法》复习课。这节课板块清晰、内容充实,同时还带有一定的挑战,孩子们在课堂中回顾旧知、巩固强化,在趣味中提升自我。

图片1.png

图片2.png

 

李文龙老师为大家展示了一节——确定位置》。基于学生生活经验,先从生活情境入手,通过学生观察、比较教室里的座位图,使学生明白了观察的角度不一样,说法也不一样。关于位置的描述,学生间产生矛盾,提出质疑:怎样才能统一、正确、简明的说出小军的位置呢?再通过自主学习,学生明白可以规定表述的顺序,确定统一标准。从教室情境到书本圆圈图,让学生在具体到抽象过程中巩固新知,然后通过逆向思维,学会根据数对确定位置,最后回到生活情境,通过游戏的方式,学以致用,寓教于乐。李老师教态自然,语言明朗轻快,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将课堂还给学生,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提出质疑,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整节课学生学习气氛愉悦,教学效果明显。

图片3.png

图片4.png

高敏君老师执教的是《找规律---从简单想起》,高老师运用课本改编习题,利用常见的找规律问题,引入“从简单想起”这一策略,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数量之间的内在联系,基于已有的数学事实,大胆合情推理猜想,自主发现总结规律,建构数学模型,增强学生的策略意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图片5.png

图片6.png

二、评课议课

研讨课结束后老师们对这些课进行评课议课,大家围绕作业设计”这一研究课题,就观课中欣赏之处、策略优化等方面开展了热烈的讨论。有经验的教师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让在座的每一位青年教师受益匪浅。

周佳慧老师和方莉老师对有余数的除法进行了评课。这节课从扶到放,由简到难,知识点覆盖全面,复习效果到位。但是在提升题上,可以进一步进行题目要求的解读、理解,帮助孩子选择合适的条件和问题。

图片7.png

图片8.png

钱晨老师和李慧老师评价《确定位置》钱老师认为李老师资源意识强,教学板块清晰,重难点突出,学生参与度高,不仅活跃了课堂氛围,还拉近了师生距离李慧老师建议:1、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和生活建构的联系;2、过渡语、小结要提炼生学生学习重点。

图片9.png

图片10.png

五年级崔浩宇老师老师认为《找规律》这节课资源交流有深度、习题设计有广度,练习非常扎实,建议做题规范,解释清字母表达式里每一个数字的意义。六年级赵晓晖老师联系了五六年级的教学内容进行评课,认为在五年级在教学字母表示数时就要有拓展有渗透,在六年级教学立方体后,再组合题型,更有深度。 

图片15.png

图片16.png

、分享交流

陈媛老师基于“双减”政策要求以及一年级孩子的认知特点,从读、说、研、玩四方面进行分享。叶桂芬老师从五方面分享如何提升作业内涵:(一)、蕴含童真的巩固性作业;(二)、自主选择的分层性作业;(三)、链接现实的实践性作业;(四)、父母共享的家庭性作业;(五)、拓展思维的发展性作业。 

图片11.png

图片12.png

韦蕾老师对了《小学数学作业设计》进行了深入的分享,生活化”是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习题的一个重要特点。我们的数学本身就来源于生活,很多的数学问题就是人们在生活中发现的。如果我们能把生活实践当作学生认识发展的活水,把数学习题与生活实践紧密联系在一起,学生在这些实用的、鲜活的数学例题中,就会感到学数学是有用的、是快乐的,让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数学就在身边,激发学生的探究心,让学生有兴趣学习数学。   

图片13.png

李笑老师从练习设计有层次、练习设计有探究、练习设计有思维这几个方面进行讲解,李笑老师以五年级书上习题为例,生动说明了设计对比练习,提高了学习效率;设计层次练习,促进了学生发展;设计思维练习,发展模型思想。张燕波老师认为作业设计时要注重这样4点,一是加强实践,跳出作业的“纸上谈兵”,二是立体整合,步入作业的“你中有我”,三是发展学生思维,体现作业的开放化;四是拓宽学习空间,体现作业的生活化。

图片17.png

图片18.png

四、活动总结

尤佳主任针对期末工作作出了指导与提醒,合理安排教学计划,关注学生与家长心理健康。

图片19.png 

陈玉主任高位引领,她高度赞扬了三位老师,她认为在后期的复习中,特别要注意这几个字: “理”---理解知识的本质;“拓”---书本之外的拓展,有深度、有广度;“融”---注重融合性,找到题目之间的关系;“慢”---题目讲清、讲明;“快”---跟上团队的节奏;“增”---适当增加练习的灵活性、综合性;特别注重知识的迁移与运用。

图片14.png 

我们有好学善问的教师,更有倾囊相授的前辈,每次教研活动对新教师来说都是一次质的成长,相信我们这些青年教师会快速成长,学生们的综合素养也会越来越高!

图文顾佳琳、戎爱华、袁怡

审核:蒋励青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Copyright© 2018 常州市新北区三井实验小学 版权所有   

    学校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三井实验小学 苏ICP备10201501号-2 联系电话:0519-85105229 电子邮箱:jsczsjx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