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求原课程>>特色课程>>科技与创造>>文章内容
深耕智慧课堂 厚植数学素养
发布时间: 2024-02-28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尤佳

深耕智慧课堂 厚植数学素养

学而不止汲滋养,行而不辍向未来。凛冬虽至,暖阳亦然。1月11日在三井实验小学典雅校区开展了“江苏省丁志根网络名师工作室”的第十五次活动,本次活动由三井实小姜肖伶老师主持。

课堂展示 深耕笃行

怡老师执教了一节精彩的示范课《扇形统计图》带领学生开启一场有趣有深度的探究之旅。袁老师精心设计,引导孩子们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合理决策的过程,在认识及应用统计表和百分数的过程中,形成数据意识,发展应用意识。在教学过程中,袁老师利用信息化平台,充分凸显了学生的主人翁精神,通过丰富的资源展示:用不同图形表示出各部分数量和总数量之间的关系,一方面展现了孩子们利用工具促进深度思考,另一方面在不同中找不同,在对比分析中凸显本节课扇形统计图在表示部分量和总量之间关系上的优势。袁老师通过展示生活中的扇形统计图、结合“双减”热点问题、近视问题等体现扇形统计图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数学应用意识。

观课评课 共生课堂

坂上小学路永美老师对袁老师本节课中的激发学生为什么用圆形来表示部分和整体的关系的需求环节非常认可。在探究活动中,学生的经验从无到有,在过程中积累,学生的学科素养也得到了培育和提升。

湖塘实验小学王红妹老师认为在整节课中学生经历了一个完整的统计过程。六10班图书需求的统计,先收集数据、再整理数据,学生的已有经验是用表格的形式来进行整理,但是条形统计图没法看出来部分与总数之间的关系。再基于这样的需求展开探究。另外袁老师能够准确的把握扇形统计图的特点来进行展开教学,通过了三次对比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难点。

三井实验小学陈老师以备课组一员的身份,讲述了这节课教学设计背后的思考,这节课是一次大胆的尝试,邀请老师们可以从是否合理的角度质疑评课,共同成长,另外这节课在练习设计上,袁老师与时俱进,努力将数学和生活紧密联系,练习不仅巩固知识更强化数学应用意识。

南通市海门区能仁小学赵彦老师观课角度特别细致,从袁老师对为什么用圆形作为统计图的教学用时展开,体现了真学习,真体验,真收获。作业反馈很及时,利用平台可以达到关注每个学生,体现了课堂生发的力量。

徐州市民富园小学张妍妍老师在观课中对袁老师引导孩子们理解扇形统计图中数据的意义的教学过程印象深刻。袁老师也通过练习设计,让孩子们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数学和生活的紧密联系。

阅读分享 读书赋能

书卷常开,读书赋能。宿迁泗阳开发区小学胡伟伟老师就《重新认识课堂》中的两个小节:课堂的样子和上课,你会“不讲”吗?展开读书分享。胡老师以问题启思:课堂是什么?课堂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引发老师们思考和解读。期望的课堂和现实课堂的对比,更能激发老师们改变的欲望和学习方法的需求。课堂的“讲”与“不讲”其实对应的就是教学艺术,适时的放手和后退,才能让孩子们走的更远,飞得更高。

高位引领 聚焦成长

工作室领衔人丁校认可了袁老师敢尝试,不仅体现在教学设计的突破上,还有在教学平台的尝试上;袁老师肯钻研,有自己的思考;尝试新课要对教材进行精准且充分的解读,特别要对新课标中对相关内容逐字逐句的解读。提醒老师们,在今后的备课上课中,要注意数学的表达要精准。

丁校结合近日参加北京信息化会议的体验,分享感受。从新技术:平台和工具、VR虚拟现实)与AR增强现实)、对学生解题过程的检测和数据分析;新思维:数字课程、数字教研、数字教育;智慧课堂的发展趋势等方面展开分享,开阔了老师们的视野,启发了教育教学的创新思路。

每一次研讨活动都是一场集体智慧的凝练,是一次深度的学习之旅。勤于实践,方能磨砺课堂;深度研讨,才能柳暗花明。工作室老师们将继续立足智慧课堂,用好数字化手段,实现专业成长的新跨越!

 

                        撰稿:         

拍摄:       

审核:丁志根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Copyright© 2018 常州市新北区三井实验小学 版权所有   

    学校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三井实验小学 苏ICP备10201501号-2 联系电话:0519-85105229 电子邮箱:jsczsjx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