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求原课程>>特色课程>>科技与创造>>文章内容
鉴往知今 奋楫笃行
——三井实验小学数学组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教研组计划
发布时间: 2024-09-14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陈赵贤

板块一:成员课务及个人简介。

姓名

班级

学历

出生年月

工作年月

职称

专业称号

备注

陈小娇

1、2

 本科

1992.09

2014.08

 二级

市骨干


吴晓英

3、4

 本科

1992.10

2018.09

 二级


陶钰

5、8

 本科

1999.04

2021.09

 二级


吴姝婧

6、7

 本科

1995.07

2017.06




顾佳琳

9、10

 本科

1995.12

2018.08

 二级


王丽娟

11、18

 本科

1990.08

2022.08




朱丽萍

12

 本科

1983.07

2005.08

 一级

市学带


谢婵禅

13、14

 本科

1997.08

2021.09




张蔓

15、16

 本科

1990.07

2022.09

 二级


尤佳

17

 本科

1990.12

2014.09

 一级

市学带


宣莉

19、20

 本科

1994.12

2018.09

 二级


姓名

班级

学历

出生年月

工作年月

职称

专业称号

韩光莉

1、2

本科

1991.08

2016.08

中小学二级

蒋颖蕾

3、4

本科

1999.06

2023.09

李慧

5、6

本科

1987.01

2010.7

中小学二级

娄小慧

7、8

本科

1993.10

2017.08

中小学二级

曹婷

9、10

本科

1995.10

2018.08

陈媛

11、12

本科

1982.01

2013.08

中小学二级

马晓明

13

本科

1976.10

1995.08

高级

市学带

戎爱华

14、15

本科

1992.02

2014.09

中小学二级

郭亚

16、17

本科

1992.08

2013.08

中小学

潘丽

18、19

本科

1989.09

2012.08

中小学一级

市骨干

廖韩

20、21

研究生

1987.12

2020.08

中小学二级

谢暄

22、23

本科

1998.08

2020.08

中小学二级

伍贤琴

24、25

本科

1994.10

2020.09

中小学二级

 

本学期,共有45个班级,专职数学教师23名。其中,高级教师1名,一级教师3名,中小学二级教师14名,五级梯队教师5人,市学带3人,市骨干2人。在近几年的各项比赛中,省市均有一等奖、二等奖,区一等奖获得者数量更是每年新高。

版块二:教研工作要点。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数学教研组工作将继续以市、区教科研工作要点和学校课程和教师发展计划为指导,依托《数学课程标准》(2022版),抓常规教研,立研究成果,推优质项目建设,在“双减”政策下,不断提高一校三区学生学业质量均衡发展,全面提高小学数学课程实施水平,解码学生能级素养。

二、工作目标

总目标:

进一步规范教育教学常规,进一步提升课程实施的品质 ,紧抓课题、项目研究,落实“双减”政策,学习、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版)》,确保减负高效提质量,让每一位学生学会数学的认识、思维与表达,让每一位教师得到更好的专业发展。 

1.立足高质量实施国家课程,完善求原规程,提升课堂品质。

2.依托课程标准和课题引领,提升教师素养,助力教师成长。

3.完善师生素养评价体系,优化作业设计,解码学生素养能级。

具体目标:

1.课程:进一步确立数学课程意识,践行“创造适合每一个学生的数学教育”,开展丰富的数学校本教研、数学项目研究,提升数学课程校本化实施品质,创新数学课程样态。

2.课堂:在 “求原”文化的引领下,进一步深化改革求原课堂,彰显求原课堂元素,彰显常州数学课的结构特质,培养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注重开放的问题、个性化的自主探索、结构化的资源呈现、序列化的互动交流、自主化的思维。

3.教研:在“双减”政策的调控下,新课标的引领下,提升教研品质,提高教研组、备课组工作效能,落实课堂质量,作业有效练习和设计、重点项目(数字化、数学实验、数学语言表达、项目化学习)和课题研究的推进。

4.教师成长:依托月考核细化机制,规范教学日常工作。摸排教师成长现状,组建好导师团、成长团、后备团,以课题、项目研究、课堂展示、基本功评优课培训等为抓手,搭建教师展示平台,团队助力,共谋教师个人专业成长。

5.学生评价:转变评价方式,基于“学生常规序列化研究”,结合学校“求原文化”,探索学生评价新方式,形成新的求原课堂评价表。

三、工作措施

(一)深耕课标,引领教学实践新航向

 1.课标研读,精准导航教学

 本学期,我们将继续以备课组为基本单位,加强教材专业解读,提高全体教师教材解读能力,理清脉络,对教材有整体把握。本学期结合一年级新教材使用,需进一步扎实新课标的实践落地。进一步做好《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学习与教学研究,强化新课标实践性解读,特别是有关“大概念”“命题练习设计”等,形成基于“关键能力”“学科素养”培育的系列研究。

 2.课标教参融合,促进全面发展

 我们将《数学课程标准》与教参紧密结合,确保教学内容既覆盖知识技能,又注重能力培养与素养提升,形成“点面结合”的教学格局,助力教师专业成长与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二)严管常规,优化教学质量管理

 1.聚焦课堂,提升教学质量

 以课堂教学为核心,优化教学策略,转变教学模式,确保学校教学要求得到有效执行。通过精细化管理,提升教学质量管理水平。

  课前积累三分钟

 

学科

课前微课堂(3分钟)

课中小练习(5分钟)

课末自总结

数学

1年级  手指操

2~6年级  计算训练

(训练内容:备课组统一,结合所学内容配套设计计算内容,注意留存成册)

每一节数学课,要保证学生至少5分钟的练习时间,并及时反馈。

每节课末,学生都要进行小结,轮流进行全班汇报。

2.精心备课,强化教学准备

备课流程

流程

要求

个人初备

五有:有课标、有教材、有学生、有教法、有教学进度

五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练习为主线,思维为核心,能力为目标。

八备:备学情,教学目标、问题设计、教学用具、教学评价、练习设计、板书设计、课后作业

集体备课

解读教学目标、把握教学重难点、落实教与学的方式、有层次的练习设计、统一板书设计

个人再备

细化集体备课智慧、个性化生成

教龄5年以上超前2课时;教龄5年以内(含5年)教师手写详案,超前备课2课时,教龄5年内拿到五级梯队不用手写备课。

 

3.强化听评课,营造教研氛围

教研活动:

1)时间保障:下午1:10-3:40

2)质量保障:明确主题、上一节课+听一节课或讲座+一个主题分享(外出学习、特色主题)+点评。教研课提前准备,每次试上备课组人人参与,上课老师提前预约备课组听课。

3)效果保障:全员卷入、积极参与、评课点评现场生成。

备课组活动:

    1)提升个人备课能力。教材解读要深入,备课组人人分工,采用微课或说课形式,每位老师轮流讲,其他老师补充。避免一人堂,一个单元选择重点课时解读。

2)保障活动时间、质量。2节课时间。第一节上课或听课,第二节教材解读、练习设计研讨。

3)积极参与备课组活动。人人有分工,备课组长提前把各项活动制成安排表。

4.减负增效,优化作业设计

作业批改要求,备课组统一要求

月考核细则

项目

要求

备课

手写备课:双色笔备课,重点突出,细化重点

书上备课:题目做在书上。备注教学流程,关键问题讲解和细化。重点关注板书设计、补充拓展题。

网上备课:课时不遗漏不重复。内容适切有新意。每课时至少两处修改。

听课

备课组组听课每月至少2节。教研组听课按活动安排。听课有旁批和总评,信息填写完整。

反思

45周岁以下教师,字数500字以上。原创,贴近主题。

作业

(一题一批、注意勾的长度大约2厘米、统一等地、日期线)

数学书:及时批改订正。有个性化评价

 补:及时批改订正。书写规范。

课作本:备课组统一规范页面要求,及时批改订正。

全批全改,不让学生批改

 

(三)课题引领,驱动教学改革创新

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下:

1.开展省十四五课题《指向核心素养发展的小学数学实验教学实践研究》(级)的研究,做好课题中期评估工作,依托教材、运用省市课题及微型课题、“双减”政策为要求,依托备课组高质量实施国家课程,构建高效课堂,提升学生数学综合素养。

2.助力市项目《小学数学数字化学习项目》、区前瞻性项目《基于信息技术促进个性化学习的教学实践研究》进一步推进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努力打通数学、信息与其他学科的融通,立足数学项目化学习,提高教师及学生数学素养、信息素养、开发实施项目的能力

3.依托校本课程推进“数字化”、“数学实验”、“作业设计和管理”、“数学项目化学习”“数学魔术”的开发与实施并以数学节为节点,培养教师开发校本课程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分层培养,助力教师专业成长

1.重视分层培养:新教师成长营、青年教师成长营、卓越教师成长营、师徒结对、经验型教师等形式,教研组备课组抱团成长。

2.教研专题培训:提高教研实效,教研活动专题化,通过新课标研读、教材解读、校本命题、解题能力主题研讨专题培训不断提升老师数学学科专业能力的培养。

3.规划梯队发展:明确评定细则,努力方向,以赛成长。

多元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本学期结合“双减”政策,改变现行的以考核为目的的素养评价方式,将考核变为展示,将分数变为等第,将被动变为主动。

1.学业质量评价。每月、每周有固定的作业设计,定期进行学业质量评价,跟踪学业质量。(备课组统一分工,有效进行练习设计)

2.将素养考核内容分为期末绩效部分和学生游艺部分。拿出一项作为趣味游艺项目,并将各综合学科素养一同以游艺闯关的形式进行。

3.将素养考核与期末课程相结合与校本课程展示相结合。逐步形成三井特色的秋学期、春学期期末特色课程。(课程教学处将汇同学校各部门做好春学期期末课程的制定,做到早计划,早安排,有序实施,合理评价)

4.结合各年级学生特色,以学校“求原银行”评价为基础,融合“数学项目化学习”,确立评价指标,并改革课堂评价方式,改变素养评价方法。

板块三:每月工作行事历

8、9月份

1.各年级期初教材分析(8.30上午),开展一年级新教材培训。

2.市小学数学学业质量监测反馈会暨学科练习、命题研讨

3.市级“幼小科学衔接”专题教研暨一年级新教材培训活动(一)

4.市项目组活动:小学数学数字化学习研究

10月份

1. 江苏省基础教育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小学数学)

2. 市项目活动:小学数学实验教学研究

3. 市级“幼小科学衔接”专题教研暨一年级新教材培训活动(二)

4.学科基地建设研讨活动(1)。

11月份

1. 市项目活动:用教材教与学的实践研究

2. 市级“幼小科学衔接”专题教研暨一年级新教材培训活动(三)

3. 常州市小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2024年年会论文评比

12月份

1.开展常州市小学数学“聚焦新课标,赋能新课堂”系列研修活动暨“常州市小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2024年年会活动

2.市级“幼小科学衔接”专题教研暨一年级新教材培训活动(四)

3.市项目活动:小学数学实验教学研究

4.学科基地建设研讨活动(2)

1月份

 

学期总结工作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Copyright© 2018 常州市新北区三井实验小学 版权所有   

    学校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三井实验小学 苏ICP备10201501号-2 联系电话:0519-85105229 电子邮箱:jsczsjx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