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早日初长,南风草木香。为进一步践行数学新课标理念,深化小学数学数字化课堂教学研究,6月13日,江苏省丁志根名师工作室全体成员齐聚在常州市新北区三井实验小学中央花园校区,开展了第19次研修活动,以期末复习课为契机,巧妙借助数字化工具,深化成员们对复习课的理解与研究,增强复习课的实效性。
躬身垂范 高位领航
常州市新北区三井实验小学丁志根副校长展示了四年级《图形与几何》的复习课。
丁校在知识梳理板块多次利用珠峰平台互助看屏功能,让学生的思维可视化。
先是在课始让孩子们互相分享自己的思维导图,并在“分享圈”里进行点赞和评论,学生能学习到优秀的梳理方法,也能对自己的梳理进行查漏补缺;课中在“分一分”的活动中,再次通过平台将学生的分类情况可视化,学生能看到不同的分类想法,增强了生生互动的“面”。学生边看边思考:与自己的分类想法相比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从分享圈里的评论可以看出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在借鉴他人分类想法的基础上,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再次修改自己的分类想法,让学生对图形有一个较为完整的知识结构链,从而培养学生结构化的思维方式。
在练习部分,丁校还采用了问卷星功能,让学生的作答过程有针对性的互动反馈。有了数字化工具的辅助,能帮助教师不断动态了解孩子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推进教学进程,推动教-学-评一体化的落实。
评课议课 智慧碰撞
课堂是动态的,学生是千变万化的,只有让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并恰到好处的整合,才能使网络数字化系统下的数学教与学更有趣和精彩。
沈倩芸老师:
这是一堂有趣且有思维含量的复习课,聚焦了复习课的价值要义,极具常州课的特色。关注学生自主梳理原有经验,在可视化思维工具的支撑下,凸显了知识之间的关联。通过质疑辨析,完善了原有的思维,实现了学习的境界。这堂课不仅巩固了知识技能,更培养了学生的质疑、理性、批判、怀疑等学习方法和态度,落实了核心素养的培育。
陈玉老师:
本节课丁校注重技术使用辅助教学,极简化的工具使用打开了学生的思维;类整理,清概念,在梳理的过程中设置提升点,站位高,有开放度;练习设计引方向,在真实的情境中解决问题,利用数字化技术及时反馈,有效推进课堂。
个人总结,共话成长
工作室成员们依次分享了自己一年来的收获和成长。有的老师分享了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心得体会,有的老师则分享了自己在科研方面的成果和进展。大家纷纷表示,在工作室的平台上,得到了很多学习和成长的机会,也感受到了团队的力量和凝聚力,老师们的分享都得到了大家的热烈掌声和认可。
姜肖伶:回顾本学期的学习与研究,能够研读数字化专著以及精品课例,从中发掘感兴趣的AI技术。在平时教学中能够运用技术辅助教学,在今后的教学中,还需不断学习新技术,积累素材,让自己进一步提升。
陆卫华:回顾本年度,我基本完成了年度目标,阅读了多本书籍,提升教育教学理论水平,撰写了2篇论文发表,1篇获奖;我积极钻研课堂教学,多次执教校级、区级公开课,在常州市数学学科小初衔接专题教学研讨活动中,执教《动手做——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深受好评。在工作室中获得了进步,但还是存在很多不足。一是在日常教学中的融合信息技术的力度还不够,虽然有数字化教学的意识,但是信息技术的能力还需进一步提升。二是教育教学论文撰写的水平不高,参与论文评比获奖的等级还需上一个台阶,论文发表的篇数与质量还需提高。在下一年度中,我将继续精耕细作,以始为终,向工作室的各位同行学习,开拓进取,砥砺前行!
袁怡:本学年我有意识的强化数字化理论学习,阅读专业书籍为自己充电,撰写了2篇论文发表。我积极参加各类教研活动,大胆实践数字化课堂,在工作室中展示了《扇形统计图》一课,引发大家对新平台功能的研究。一直以来,我不断研究新课标要求,扎实基本功训练,在常州市小学数学基本功比赛中获得了二等奖。希望在今后继续钻研极简化的数字课堂,多实践多反思。
李玟:虽然一学期的工作比较繁忙,但可以参加丁校的网络名师工作室的契机,学习各种促进课堂教学的数字化技术,阅读相关数字化的优秀著作提升自己的数字化认识与数字化水平,收获满满。这也使得自己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下意识地利用数字化手段融入课堂,为学生的知识理解、师生交互、课后拓展等提供了便利。不足之处是要合理规划学习、写作的时间,有想法、感受、启发就应随时写下来,增强论文写作的能力。
陈小娇:本学期我积极数字化理论学习,打卡阅读《精准学习》相关著作,自主学习数字化软件、手段,掌握新的技术使用方式,撰写数字化相关的论文。以数字化主题进行教学展示2次,努力探索数字化辅助常态课教学方式。积极参与工作室线上与线下活动,包括专题研讨活动、评课、整理,简报制作等。后期还需扎实研究、持续学习,探索数字化教学常态化实施的教学路径,学会在实践中反思与完善。
高位引领,启明方向
工作室领衔人丁志根副校长对工作室过去一年的工作进行了总结。他表示,在过去的一年里,工作室成员们积极参与教学研究和实践,取得了不少成果。成员们聚焦“数字赋能”这一核心主题,讨论了数字技术如何推动教育领域的深刻变革,强调“这种变革不仅是技术上的更新,更是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的重构”。在未来的路上,我们要将弱点做强,优点做亮,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反思。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研究之道,亦无尽头。每一次的研修活动,皆为我们提供了思维交流与碰撞的宝贵机会,而每一次的碰撞,又总能孕育出新的收获与思考。教学有方,复习有道,复习课的探索之路还很长,工作室的成员们在丁校的引领下,将秉持新课标理念,潜心研究数字化融合小学数学教学,且思且进,不负夏日时光,研路拾取芬芳,全力以“复”,逐光前行。
报道:袁怡
摄影:方莉
审核:丁志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