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追寻红色足迹、感受工业力量、厚植爱国情怀,四(10)中队的队员们满怀期待地走进江苏华电戚墅堰发电有限公司,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研学之旅。这座承载百年历史的“红色电厂”,以“电”为媒,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了解民族工业振兴与科技发展的窗口。
【穹顶画布】蒸汽芭蕾:冷却塔上的生态狂想曲
在实地研学之前,队员们通过课堂学习了解电能的产生过程。缓缓接近工厂,三座巨型彩绘冷却塔巍然矗立。产城融合、生态文明、运河文旅三大主题的壁画绚丽夺目,引得队员们连连惊叹:“原来工厂也可以这么美!”辅导员告诉大家,这些“大烟囱”不仅是工业发展的象征,更承载着绿色转型的使命。孩子们纷纷举起相机,记录下这工业与艺术交融的独特风景。
【时光切片】石凳低语:铁骨丹心映山河
踏入园区,队员们首先被革命烈士王寿生的塑像深深吸引。塑像背后的两张石凳,静静诉说着上世纪30年代戚电工人抵制日货的爱国壮举。园内绿树成荫,假山流水间点缀着花草,队员们一边聆听红色故事,一边在笔记本上认真记录:“一度电的背后,是先辈们用热血铺就的强国之路!”
【全息星火】光影解码:钢铁摇篮里的赤子密码
主展馆内,声光电技术与历史场景巧妙融合。从“星星之火”到“继往开来”,五个主题篇章将戚电人百年奋斗史娓娓道来。一幅幅泛黄的老照片、一件件斑驳的工器具,让队员们仿佛穿越时空,触摸到民族工业从筚路蓝缕到蓬勃发展的脉搏。解放前戚电名人的事迹让孩子们肃然起敬:“他们不仅是工程师,更是时代的先锋!”
【蔚蓝脉搏】燃气矩阵:清洁能源的冰与火史诗
走进现代化厂区,六台白色燃气机组整齐排列,蓝色边框线条彰显科技之美。当得知戚电厂装机容量已突破217万千瓦,跃居全国前列时,队员们兴奋不已。“这些机组用的天然气比煤炭更环保,发电效率还更高!”通过互动模型,大家直观感受到清洁能源如何让天空更蓝、城市更美。
【智造星群】匠魂实验室:螺丝钉里孵化的银河系
“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在劳模工作室,全国劳模徐健的故事深深打动了孩子们。展柜中陈列的技术专利证书和革新工具,见证了普通工人如何用智慧攻克难题。队员们围在“风力发电模拟装置”前跃跃欲试,一边操作一边感慨:“原来每个小发明都能汇聚成大能量!”
【光合车间】鱼菜元宇宙:发电厂里的伊甸园
开心农场中,曾经的荒芜土地,如今变身生态农场,鱼菜共生系统实现“零污染”循环。“原来一度电不仅能点亮灯泡,还能守护绿水青山!”一名队员的感悟道出了所有人的心声。
“一度电的千面棱镜”
返程途中,队员们仍沉浸在震撼与思考中。一度电,可以照亮一间教室,也可以驱动一台机器,但更承载着百年红色基因、几代人的拼搏汗水与绿色发展的时代使命。这次研学,不仅让四(10)中队的孩子们触摸到工业强国的脉搏,更在他们心中播下了科技报国、生态守护的种子。未来,这颗种子必将生根发芽,绽放出属于新时代少年的光芒!
文稿摄影:钱琪瑶、四(10)中队家委会
审核:刘诗思、陆文洁